banner

云计算、雾计算都需防备“霾”计算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2-15 14:54:230

如今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社会生活,概念先行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2006年“云计算”概念被首先提出,2011年思科举一反三,提出了“雾计算”等概念,那么有云就有雾,有雾就有霾,“霾计算”这种比较奇葩的概念也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什么是“云”和“雾”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 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给出了一种实用、简洁的定义:第三方提供商通过网络动态提供及配置IT功能(硬件、软件或服务)。

雾计算(Fog Computing)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延伸概念,由思科(Cisco)首创。这个因“云”而“雾”的命名源自“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这一名句。

雾计算是以个人云,私有云,企业云等小型云为主,它有几个明显特征:低延时和位置感知,更为广泛的地理分布,适应移动性的应用,支持更多的边缘节点。这些特征使得移动业务部署更加方便,满足更广泛的节点接入。

“云计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计算,因为云的概念即是指网络。而“雾计算”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局域网计算,雾的概念可以代指分布式的局域网络。云计算与雾计算各有优缺点,可以相辅相成,同时又有竞争。

什么是“霾”

有了上面的知识,那么“霾计算”就比较好理解了,可以简单理解为垃圾云或雾计算,因为云计算或者雾计算虽然概念先进,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缺点主要有:

1.隐私与安全,因为云计算计算能力和数据都在云里,如何保证客户数据的安全就是比较重要的了。当别人掌握了你的资料时,隐私和安全都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互联网世界,遭黑客攻击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事。安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数据不会丢失,这个一般服务商都会有备份能力解决,但是也是偶尔会发生丢失的;另外一个就是你的数据不会泄漏,这个虽然服务商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不让外部人员,例如黑客等攻击获取数据,但是服务商内部人员的问题也是很大的,例如前一阶段暴露的某国有大型移动运营商内部员工非法销售客户通话列表一事。当然服务商都会说数据放在他们那里是安全的,但是都是他们自说自的,没有一个第三方的权威机构统一认证和评判。

目前比较热的云计算厂商亚马逊、谷歌、IBM、微软、甲骨文、思科、惠普、Salesforce、VMware、阿里等都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很多企业了解到所用数据的类型和分类后,他们还是会决定通过内部监管来控制这些数据。而绝不会将具备竞争优势或包含用户敏感信息的应用软件放在公共云上,这个也是众多企业保持观望的一个原因。

2.网络延迟或者中断。云计算一般都是远程通过网络访问的,虽然现在网速提高很快(目前远不能达到理想水平),但是和局域网相比,速度还是有所延迟的,虽然在延时方面雾计算有着相对优势,但如果一旦网络中断(原因如地震、洪水、战争等),无论是云还是雾,服务都无法访问。

其它的缺点也有很多,如带宽会耗费预算,厂商按流量收费有时会超出预算、企业的自**降低、应用软件性能不够稳定,数据可能不值得放在云上,规模过大难以扩展,缺乏人力资本等等。。

霾计算的概念可以很好地形容比较差的云计算或者雾计算,如果“云”或“雾”提供的服务,存在着丢失泄露、传输不稳定、费用严重超支等问题,其优势则可能远不如对用户的伤害,恰如“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云?雾?霾?用户应擦亮眼睛

当然,无论是“云”还是“雾”,都不想成为“霾”。但是以上这些问题却事实地存在着,如果得不到慎重的预防及认真的解决,它们随时可以把“云”或“雾”变成“霾”。目前云计算、雾计算方兴未艾,相关市场还很不成熟,随着云、雾计算的深入发展,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如何预防、解决这些问题,却已经必须被提到日程表的重要位置了。但就目前的云计算安全问题来看,仍是非常棘手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很多云服务提供商还缺乏实际的安全规划。

对于明智的用户来说,无论身处“云”中还是“雾”中,都要做好防“霾”的准备。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