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千亿基金诞生记 大数据将导演金融嬗变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8-08 09:45:320

15年,5个月。

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历时超过15年,从未出现千亿级别的基金,然而借助支付宝的余额宝,今年用了仅仅5个月就实现了。

余额宝为何能够创造“奇迹”?它所嵌入的货币基金并不是市场收益最高的产品,合作的基金公司也不是行业知名公司。它的“神奇”之处恰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金融思维,依托大数据创造的优质客户体验、风险精准预测。在金融嬗变的时代,余额宝的千亿警钟已然敲响,摆在众多金融机构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利用大数据谱写新的奏章。

千亿背后的大数据游戏

上周四下午,天弘基金官方微博发布“感恩帖”表示,余额宝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达到近3000万户。今年6月13日刚刚上线的余额宝,在5个月时间里就突破了千亿大关,天弘增利宝(余额宝中唯一嵌入的货币基金)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同时也成为国内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基金产品。从成立至11月13日,该基金为投资者实现了7.88亿元收益。

自从余额宝诞生以来,天弘基金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等基金公司一下子变成中国基金行业的焦点。在今年基金业二季报时,天弘基金18只基金产品总规模仅182.15亿,在国内72家基金公司中规模排名第39位。在三季度报时,天弘基金24只产品的总规模已经达到736.31亿,规模排名第15位,其中余额宝规模达到556.53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四分之三。就三季报数据而言,我国基金公司总规模超过千亿的有8家,排名第九的国富基金规模为838.34,第三季度中规模增长1.1%,因此,目前天弘基金很可能已经跻身前十。

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千亿的规模对于余额宝来说绝对不意味着顶峰,海通证券的一份报告中就估计,“余额宝”中短期的增长空间大约在2000-3000亿元。

面对在国内前所未见的一只基金“庞然大物”,风险也在孕育。海通证券认为,当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流动性风险会进一步加剧。余额宝内资金可随时在各种电商商城中消费,但天弘基金的产品要在每日收盘后才能给予支付宝结算,这期间实际是支付宝为货币基金进行了信用垫付,如果货币基金无法按时与支付宝进行交割,支付宝就会成为被庞大基金推到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然而,面对这种担忧,天弘基金似乎信心满满,这种信心便来自阿里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曾打趣道,余额宝最受益的是基金经理,第二天的申赎量都预测好了,而且非常准,基金经理只要到时按这个数字相应配置就好了。支付宝能够基于用户的过往消费数据,分析其第二天的购买支出,从而预估余额宝的赎回规模。而货币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把握申赎规律,显然,阿里的大数据为该基金经理省去了重要的一个任务。

“双十一”对于余额宝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事后表明,余额宝能够成为千亿级基金,“双十一”功不可没,但“双十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是对其的一大考验。根据天弘基金数据,“双十一”暴增的购物需求,让“余额宝”迎来当日超61亿元的赎回潮。

对此,天弘基金表示,为了满足了“双十一”的系统要求,天弘基金新型嵌入式直销系统利用阿里云计算平台,设计了并行可扩展的技术架构。在系统应用层面做了大量的创新与开发,设计能力满足实时交易并发数千笔每秒,极限容量可以到上万笔每秒,支持单日消费订单数最大达数亿笔,支持亿级有效用户数等指标。

互联网正在改造金融

自从余额宝诞生以来,就不断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余额宝仅是一款货币基金,和其他货币基金一样只是基金产品的一种,并不等同于活期储蓄,理论上依然存在亏损的可能,但不得不承认,余额宝依然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然而这种青睐并不来自产品的收益,而是全新的客户体验。

长期以来,理财市场的竞争主要围绕收益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展开,谁的产品收益更高,收益更稳定,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自从互联网金融进入理财市场之后,理财产品的竞争关系变得更加丰富,给客户更加便捷的客户体验也成了众多金融机构思考的创新方向。

“互联网的参与确实给予了投资者一个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客户体验方面,理财门槛进一步降低,赎回也变得更加容易。以余额宝为例,技术带来的便捷使余额宝从功能上和活期存款几乎不存在什么差异,再结合其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和商业银行0.35%的活期存款利率之间的距离,对于消费者来说已足够形成随手一转的动力。”一位财经评论人士表示。

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0月,我国住户存款减少8967亿元。虽然从过往数据看,10月份住户存款减少的情况很常见,近三年来每年的10月份住户存款减少额度都在7000亿上下,但与过去几年的同期相比,今年减少的幅度显然要大得多。虽然有银行业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导致,但有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分流存款的规模加大,银行的活期存款的确将面临更大挑战。

事实上,“更便捷”只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全新客户体验中的一个部分,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客户需求已经成为产品设计导向,设计出更适合投资者的产品,成了提升客户体验的另一场变革。

在国外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利用数据来分析客户的购买倾向,从而实现精准营销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例如,亚马逊的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客户浏览信息,找到产品的相关性,并快速做出最适合客户的推荐。

这一思路,同样可以运用到理财产品的精准营销上。例如,淘宝理财已经上线的理财产品,当阿里从每个客户身上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日常消费、理财产品购买行为、信用卡还款、余额宝充值等等,就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分析其中的相关性,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周晓明在其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阿里的客户数据可以有上千个维度,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可以对客户需求进行更加深入、准确地刻画,从而对基金的流动性做出更加长期、准确的预测,无疑将成为余额宝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利器,同时也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明显区别于调查问卷水平的客户需求图谱。”

数据“土豪”欲动

“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还能够支撑30年以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在日前召开的浙商大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谈及金融改革时直言,银行没有发挥好手中的牌照作用,并表示希望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去改造银行业。

余额宝引起的轰动效应,其实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冲击传统银行业的一个缩影,对于作为金融巨头的银行业而言,余额宝对其的冲击在一点点显现,马云改变银行的目标也在一点点变为实现。

事实上,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命题面前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模仿无疑不是出路,甚至连合作都很难说是一条适合银行的改革道路。

民生电商尹龙在不久前的会联网金融峰会上表示:“银行和电商都认可真正的大数据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但是双方都不愿意去分享。如果马云把客户数据都给了银行,他自己19%的放款利率就被银行找客户直接拿走了;同样银行也不愿意给马云,因为马云一直念着要申请银行牌照,如果银行把自己的客户给了马云,拿到牌照后客户就都成你的了。”

但是银行业有自己的大数据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四大行网银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4.3亿户,招行个人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了90.66%,交通银行电子银行分流率现已超过76%,通过人工处理的业务已经不到30%,而三年前的这一比例还在50%。可以数,银行业拥有的客户数据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种数据是多维度的。

例如,交行信用卡中心的数据以与客户电话沟通过程中的录音数据为主。语音数据里蕴含了丰富的客户信息,如客户身份信息、客户偏好信息、服务质量信息、市场动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数据价值丰富。交行通过采用智能语音云产品对海量语音信息进行处理,每天平均数据处理量可以达到约5000小时。

银行可以通过其掌握的大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将庞大用户群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整合起来,形成基于客户交易行为的“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银行可为客户提供更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银行作为天然的“信用中介”作用将日益突出和扩大,利用“大数据”银行可以成为信用的担保者、信用信息的提供者、信用评级的评估者。

面对“大数据时代”,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已经有所行动。光大银行的未来规划中将提供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定制化信息推送、视频客服和自动发卡服务。工商银行也将信息化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工行的电商平台将具有融资、消费信贷等功能,并将充分发挥其拥有大量资质较高的大企业和强大信息系统的优势,成为集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于一体的电商平台。

来源: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