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2011-2012年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2016.11.21 / View:0

第一章:

“最互联网”城市深圳的网络“人口红利”

2012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与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联合发布《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的互联网网民已达797万人,普及率高达76.8%,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城市。“深圳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鑫说。

深圳网络普及程度已赶超香港 接近新加坡

报告显示,2011年深圳市总体网民规模达到797万人,年增加网民161万人,无疑,深圳目前的网民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800万人。截至2011年底,深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8%,而亚洲互联网普及水平最高的日本为78.4%(数据来自经合组织),相差无几。而北京、上海与广州的这一普及率分别为70.3%、66.2%、72.9%。

从数据上看,深圳在互联网方面的普及,已经达到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互联网世界统计(www.intetnetworldstats.com)提供的数据表明,香港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7%,新加坡为77.2%,在《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中,新加坡与香港都是深圳近十年的参照目标,可以看出,从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深圳已超过香港,与新加坡非常接近。

从2008年首次调查的438.7万网民,50.9%互联网普及率,至今,深圳网民每年均以1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长,这一迅猛的增速,也显现出深圳互联网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此外,根据报告,深圳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2小时,远高于全国网民平均周上网时长18.7个小时。有50.7%的深圳网民认为自己很“宅”。

深圳地区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即时通信(84.7%),搜索引擎(82.3%),网络新闻(79.5%),网络音乐(79.1%)和网络视频(64.9%)。发展较快的应用是微博(58.6%),网购(45.8%)和网上支付(46.5%)。

手机网络与社交网络使用者增速惊人

报告显示,2011年,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79万人,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是193.3万,刚好是2011年的三分之一。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2.6%,比全国平均水平(69.3%)高3.3个百分点。

2011年,新兴社交网络应用在深圳网民的网络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深圳网民使用社交网站和微博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5%和58.6%。深圳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 个百分点,使用社交网站的比例也高出近7个百分点。52.4%的深圳手机网民用手机上微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5%)13.9个百分点。“手机微博是继即时通信之后,又一个吸引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应用。”

除了数量众多外,深圳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黏性也非常高,51.2%的深圳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深圳网民中,有24%的人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

深圳还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鑫告诉记者,本次调查以电话调查为主,辅以网络调查,共采集电话有效样本4161个,覆盖深圳各区各个年龄段的市民,保障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从调查数字来看,深圳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

刘鑫表示,互联网使用的整体状况与城市的GDP有很强的关联性。深圳的互联网使用特点,与这座城市GDP整体状况、人口结构密切相关。除了普及率高之外,深圳互联网网民的特点在于应用程度更深,比起其他大城市,深圳网民在商务型网络应用上比娱乐型网络使用得更加充分,而深圳网民也呈现出喜爱“尝鲜”的特点。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宣柱锡认为,在全国网民规模增速放缓,网民社均年龄渐增的同时,深圳还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深圳网民年龄结构更偏年轻化,2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30%,30-39岁的网民占29%。在职和高收入人群较多,学生群体较少,深圳依然处于网民后续资源相对丰富、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网民年轻化使得深圳互联网普及和产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深圳互联网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依然强劲。

第二章:

800万网民带来的经济“黄金增长点”

800万的深圳网民构建出来的虚拟世界,在不断展示着改变现实世界的强大经济能量。

由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深圳网民网络应用已率先从娱乐型转向商务型,深圳近5成网民进行网络购物,深圳网民的商务应有全国领先。

深圳人太爱网购了!

与全国网民总体相比,深圳市网民年轻化特点更为突出,年龄分布在20-39岁之间的网民占到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年轻的深圳网民群体购买力和消费需求旺盛,网络购物服务的深化带动了更多的网民通过网购实现日常消费。购物网站的频繁促销也激发了网民新的购买需求,带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稳健增长。

报告显示,深圳网民使用网络购物,高出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23.2%的深圳网民在网上团购,高出全国水平10.6个百分点;42.8%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银行,高出全国水平10.4个百分点;46.5%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支付,高出全国水平14个百分点;使用旅行预定和网络炒股的深圳网民分别占26.6%和26.9%,分别高出全国水平18.4、19.1个百分点。深圳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热度较高,商务类应用全面领先全国。

与之对比,深圳网民使用网络游戏为60.8%,低于63.2%的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网络应用的重心领先于其他省份从娱乐性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而根据深圳市经信委11月27日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市共有电子商务企业近4000家,有半数以上的深圳企业通过各类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业务。2011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87亿元,网购金额在350亿元左右,占全市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10%。

电子商务将深圳互联网经济带入“黄金时期”

早在2009年,具有先行先试、勇于创新优良传统的深圳市政府就意识到了这一股网络上的巨大经济能量。

那一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随后出台了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圳电子商务创新行动计划(2011-2012年)》和《关于服务深圳市电子商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发展,深圳还出台《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和《深圳市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11-2013年)》。

深圳出台“孔雀计划”、互联网产业基地集聚区等专项规划等相关人才、土地等项目的综合性政策,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土地需求。

除了政策保障,深圳还成立了深圳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2011年重点扶持了电子商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娱乐金额三网融合等领域的企业和项目。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推动互联网产业和应用向纵深发展。

2008、2009、2010、2011年深圳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1500亿、1700亿、2100亿、2600亿元。深圳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三大终端消费地之一。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向电子商务市场迈进。2012年11月15日,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深商e天下”深圳商品网上市场(www.shenzhenmall.com.cn)开通试运行,消费者可在该平台方便地采购钟表、珠宝、电子等具有鲜明深圳特色的产品。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商e天下”深圳商品网上市场启动仪式上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永不落幕的深圳商品网上交易会,让深圳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在互联网上再创深商传奇。

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预测,今后几年,深圳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增长率将稳定保持在25%以上,2015年将达到7000亿元。

目前,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成为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电子商务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南方中心落户深圳,一批商业模式新颖、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态势良好,具备核心技术的互联网企业茁壮成长,日益壮大。

终端带动实体经济 深圳制造挺进国际市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加速渗透提供了坚实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催生了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报告显示,与全国相比,深圳网民使用各类手机上网应用的比例都较高。其中手机微博使用率差距最大,深圳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微博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9个百分点。手机音乐和手机视频的使用率差距也分别达到13和11.6个百分点。

深圳网民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类应用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使用手机网购、手机团购、手机支付和手机旅行预定的比例分别达到11.4%、7.6%、11.4%和10.4%。

有关人士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大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均需要用户进行比较、咨询后才能完成购买,手机较小的屏幕使得购物体验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未建立起对手机支付的信任和使用习惯。随着移动支付的信息安全保障更加完善,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移动电商将成为深圳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新增长点。

互联网经济在新的终端的崛起,以及网民不断增长和更新的需求,势必带动终端实体经济的变革。

深圳手机行业这几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酷派、康佳、金立等企业。他们不仅在国内拥有了相当的影响,而且正在朝着更高层次发起着冲锋。这些企业多数立足于全球化的经营战略,不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高歌猛进,而且也正在不断的突破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大发展的市场浪潮中,深圳的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

“最互联网”城市的社会、媒体生态改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对于深圳这座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寄望。

被网民社会改变的“媒体生态”

从深圳的网络普及程度来看,网络已经形成了深圳人一项无法替代的生活方式 。由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对于社会新闻和热点事件,深圳人更愿意从综合门户网站、微博网站、搜索网站和当地报刊、媒体所办的网站上获取信息。有46.1%的深圳网民选择从微博获取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信息,高于全国39.6%的比例。

2011年也许可以被称为深圳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在惩治腐败、城市建设、救助流浪儿童等许多热点问题上,深圳网民都通过微博积极参与推动。网民的留言和建议,无论是尖锐犀利、理性平静,还是积极乐观,都表达了群众对社会的真实体会,传递出强烈的意愿和诉求。

政府官方微博的出现,则成为打通百姓与政府机关隔阂的钥匙。报告显示,深圳网民使用微博的活跃度较高,对深圳的官方微博也有较高的关注率。深圳微博用户中,关注过深圳机构官方微博的用户规模达190万,占比达40.8%,而全国这一比例仅为32.7%。

从性别结构、学历结构、收入结构和职业结构等四个方面看出,深圳官方微博用户男性比例更高,年龄集中在30-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接近一半,达47.7%。这些人当中,以党政机关职业单位的领导者、企业公司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为多。

随着各类政务微博平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官员实名微博的开通和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深圳进入了“网络问政、议政、答政”的新时代。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宣柱锡表示,微博促成了政府施政与民主监督方式的蜕变,推动了官员与百姓互动方式的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双向平台,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深圳媒体生态的改变。

深圳社会建设打上显著“网络烙印”

自今年6月,深圳微博发布厅陆续登陆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新华微博以来,深圳全市各区(新区)、各部门共50家单位开通政务微博,与深圳微博发布厅一道,形成了内容丰富、深度互动的深圳特色政务微博工作体系。

深圳官微正式开通上线至今,新浪粉丝达到26.6万,腾讯粉丝达到71万,加起来已近百万,在新浪、腾讯发表微博数近万条。

作为深圳市新闻发布体系在网上的延伸,深圳微博发布厅为各级各部门新闻发言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在多起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中,政府各部门通过平台上的官方微博主动及时地发布信息、披露真实情况。

在今年7月台风“韦森特”携暴雨影响深圳期间,深圳市政务微博联动,及时预警、提供公共服务信息、与媒体和网民互动,获得广泛好评。

在“韦森特”影响深圳期间,深圳交警部门微博彻夜发布最新交通路况信息并及时发布了浸水车辆和车牌丢失车辆的处理办法,为减少风灾对深圳路面交通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深圳气象部门微博“深圳天气”不断实时更新的各种最新气象消息,对市民及时调整出行计划提供了很大帮助。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灾害发生期间,政务微博与普通民众的互动通道显现力量,市民自发将倒树、水浸等信息反馈至微博发布厅,官方微博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发布,提醒更多市民注意避险,微博互动这种新形式使公众真正实际参与到了城市管理中来。

“最互联网”深圳的“智慧城市”探索

由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深圳无线网络发展成果卓著,深圳网民使用无线网络的比例达到43.9%。以无线城市为载体的“智慧深圳”正成为深圳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升级转型的有力保障。

今年3月15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名学子入选深圳4G首批体验用户。最新一期体验用户调查统计显示,4G上网时的下行速度约为60M,下载一部1G的超高清大片不到3分钟,比现有3G快了20倍。当4G的高速高效低成本特点逐步发挥时,整个城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将变得高效而不可思议。

如果说无线网络是“智慧深圳”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那么,“智慧深圳”最核心的“智慧”则体现在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上。

正在加速推进的深圳无线城市计划,以手机网站/客户端为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汇聚深圳本地特色稀缺资源,汇集市民关注的应用及资讯,打造了交通、医疗、教育、便民、商盟、金融等27个行业领域400多项业务,为本地市民提供手机问政、社保、公积金查询、香港通关、实时路况、移动营业厅、预约挂号、教育信息、电影购票、本地微博、深圳旅游、地图定位、优惠打折、移动特惠、新闻资讯、手机报料、金融财经、手机阅读、订书购书等信息化增值服务。

这一计划还在手机网站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市民主页、交通播报、预约挂号、便民一号通等无线城市系列客户端。上线一年时间,聚拢了215万手机号码用户登录体验,客户端下载量超过20万人次。

市民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手机WAP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种信息化渠道;轻松选择预约挂号全市73家医院、科室、医生,甚至就诊时间;实时查询交通路况……而这些,仅仅只是深圳无线城市将为市民带来诸多便利的“冰山一角”。

专访宣柱锡:800万深圳网民 是独特的“圳能量”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海婷)12月3日,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深圳联合发布《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这份报告,至2011年,深圳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97万。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宣柱锡在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800万深圳网民所构建出来的网络世界在不断展示着影响现实世界的强大“圳能量”。他们是深圳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以阳光心态关注城市,用独特的技术敏感、新的消费习惯和强烈的互动意识推动着深圳产业经济、社交文化、媒介形态、社会建设的发展变化,为深圳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正能量。

深圳仍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深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8%,深圳网民使用社交网站和微博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5%和58.6%。宣柱锡认为,在全国网民规模增速放缓,网民平均年龄渐增的同时,深圳仍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深圳网民年龄结构更偏年轻化,2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30%,30-39岁的网民占29%。在职和高收入人群较多,学生群体较少,深圳依然处于网民后续资源相对丰富、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网民年轻化使得深圳互联网普及和产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深圳互联网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依然强劲。

网民带来的经济变革

报告显示,深圳网民使用网络购物,高出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23.2%的深圳网民在网上团购,高出全国水平10.6个百分点;42.8%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银行,高出全国水平10.4个百分点;46.5%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支付,高出全国水平14个百分点;使用旅行预定和网络炒股的深圳网民分别占26.6%和26.9%,分别高出全国水平18.4、19.1个百分点。深圳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热度较高,商务类应用比例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明显领先。与之对比,深圳网民使用网络游戏为60.8%,低于63.2% 的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深圳网络应用的重心领先于其他省市开始从娱乐性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宣柱锡表示,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型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培育了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支撑了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互联网产业结构的优化。”

社会建设被打上“网络烙印”

报告显示,深圳人是全国最大的“微博控”。

深圳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为58.6%,比全国平均水平超过近10个百分点。宣柱锡表示,深圳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积极利用网络推进各项工作,为网民参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方便渠道。深圳新闻网的“寻计问策”“我说深圳事”等栏目,与各区合作办的基层网站都是被网民熟知和认可的平台。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等,都通过网络充分征求网民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这对于深圳这座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寄望。

他认为,随着各类政务微博平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官员实名微博的开通,以及他们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深圳 “网络问政、议政、答政” 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微博促进了政府施政与民主监督方式的变化,推动了官员与市民互动方式的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双向平台,成为媒体实现辅政亲民功能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深圳媒体生态的改变。”

自今年6月,深圳微博发布厅陆续登陆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新华微博以来,深圳全市各区(新区)、各部门共50家单位开通政务微博,与深圳微博发布厅一道,形成了内容丰富、深度互动的深圳特色政务微博工作体系。作为深圳市新闻发布体系在网上的延伸,深圳微博发布厅不仅为各级各部门新闻发言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在多起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中,政府各部门通过平台上的官方微博主动及时地发布信息、披露真实情况,在日常公共服务方面也表现出色。“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社会建设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网络烙印。”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