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用户隐私保护存悖论

2016.11.21 / View:0

豌豆荚上传了用户的一些信息,移动互联网市场再现用户隐私纠纷,辩论方的观点是,在云服务时代,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微博数据被质疑

用户知名度不断创新高的豌豆荚陷“隐私门”。

豌豆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曾在微博上说,“每个豌豆荚用户手机上平均安装78个应用,却只有28张照片和24首歌”。据此,资讯网站Techweb旗下蚕豆网3月2日发布文章称,“豌豆荚如若能够得知用户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中应用、照片甚至歌曲的数量,也就意味着豌豆荚或许存在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可能性”。

3月5日,蚕豆网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蚕豆网通过Fiddler对豌豆荚手机精灵与其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抓包并做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豌豆荚Windows版1.24和2.0两个版本存在上传数据包的行为。

豌豆实验室回应称蚕豆网所指出的数据包中包含的内容是“手机中数据的整体统计信息”,该信息包含通讯录联系人总数、应用总数、音乐、图片和视频的数量,他们仅统计汇总信息,这些信息将用于改善软件的功能。

用户隐私的悖论

蚕豆网的数据却显示,用户手机每增加5个联系人,豌豆荚数据包会增加4752byte。这就意味着,豌豆实验室不仅知道用户增加了多少数据,还知道这些数据具体是什么东西。

“不过现在的云服务不都是这样的吗?用户的信息需要被全部传送到企业提供的服务器上,这样下次用户就可以随时从网上查看资料。如果只上传一个统计数字,那企业怎么提供详细服务呢?”有网民这样问。

这正是云时代下,用户隐私的悖论。“企业其实就是把用户的一些数据报告给服务器,企业说这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改进设计。但是这种东西真的很难界定。”资深软件工程师韦昭说。

正如韦昭所说,这并非豌豆荚一个企业的问题。目前有很多产品和豌豆荚的功能类似,以前最受欢迎的91助手陷骗费门后,打击了91的用户群,这款软件很快在市场上衰退。毕竟,谁都希望安装一个可靠的软件,谁都不喜欢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林其玲)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