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学生信息泄漏严重!千万别让骗子钻了大数据的空子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6-13 19:20:580

前几天,看到几则新闻蛮痛心的。8 月 19 日,刚刚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山东女孩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9900 元学费被骗走。导致徐玉玉被骗的直接原因,系其联系方式以及领取教育助学金的信息被泄露。8 月 25 日,又爆出一考取山东理工大学的男生被骗两千多,因心脏骤停离世。

两位青年的离世让人痛心,丧尽天良的骗子让人痛恨,法律监管的缺失和违法犯罪成本太低更是让骗子一直猖狂。与此同时,使用 171 段的虚拟运营商—远特通讯也承认,目前网上的实名认证存在漏洞,使用他人身份证也能进行注册。

学生被骗已不是什么新闻,几乎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在校外看到假军校、野鸡大学、和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私人院校道貌岸然的发起招生传单。和今年的这几则事件不同,往年受骗的多是那些考取分数较低,无校可上的学生受骗居多,今年报道的两位都是考取了正规院校反而被骗的案例。

而倒卖学生数据也算不上新闻,新鲜出炉的一手学生数据,售价 1-2 元/条,如果批量购买,一万条二手数据约 300-500 元。在整个数据黑色产业领域,学生数据售价相对偏低,相比之下,一些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流出的一手数据,售价则在 3-5 元/条以上,所以爱买买买的女士一定要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在数据黑产中,股市、银行、车辆交易等数据应有尽有,买数据的除了诈骗,还有用来招生的,对于开设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学校而言,拿到学生数据后就开始打电话,几天内就能招 50-60 人。而可以泄露学生数据的部门和环节也太多了,学校、教师、教育局、招生办……

在房地产行业,这样的事更是常见。从各设计院垄断城市核心属性数据作为规划设计的投标门槛,到一线销售贩卖客户数据,让数不胜数的楼盘、装修电话以推销产品的目的找到你,数据泄露和买卖只会比教育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笔者就曾亲身经历过从买房到装修的各类电话骚扰。只要在售楼处留下了你的联系方式,与销售攀谈中透露过想买的地段、户型等基本信息,今日不成交,日后就会有竞品的楼盘给你打电话。而且你的预算多少,准备几个人住,偏爱什么配套,基本上只要上家销售了解到的,打给你电话的销售也基本能都了解。

当你成交以后,可泄露你个人信息的部门和环节会更多,一线销售、开发商市场部、房管局、代办房屋产权证的中介机构、物业管理部……当你的住户地址、电话、年龄、性别等数据信息被泄露给装修公司、家居厂商、二手中介之后,各种推销员会以一种和你非常熟的口吻给你这样打电话:“**先生,您好,请问您是***花园**栋**户的住户吗?您家装修房子的事考虑的怎么样了?我们这边有做过很多套您家的户型,两室一厅,边套的那种,设计方案有很多种选择的……”

你以为装修完了以后,事情就完了吗?NO,装修工人也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比如你家的地板是某木工铺的,地板保养的商贩不久后可能就会打给你,甚至直接登门,如果遇到家里只有老人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被收钱做了地板保养是完全有可能的。再比如你家的抽油烟机装好了,推销去油污的产品短信也有可能很自然的就发到你的手机上,是谁发的,是谁给的手机号就不用说了吧。

聊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我们的世界太可怕了,毫无隐私可言。坦白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的确没什么隐私可言了。

所以有时候有销售打给我电话推销房子,我也会跟对方聊,我说你们这样大海捞针的毫无针对性的打电话,有效果吗?对方不说话,但为了缓解比较尴尬的聊天气氛和鼓励一线销售的工作热情,我通常会多聊几句。

比如我说你可以尝试着先将手机号保存至通讯录,通过微信或 QQ 的自动匹配,尝试去加下微信,翻翻客户的朋友圈或 QQ 空间。如果对方最近在晒他刚买的新车,或者晒刚出生的孩子,那么你的推销电话也基本可以不用打了,因为这样的客户手里不太会有现金再考虑房子的事,你也免了一次被客户骂的可能,也提高下销售的工作效率和减少 call 客受挫的次数。

后来我和一位搞营销的同事聊起过此事,他说让销售 call 客更多的是锻炼销售的口才、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培养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的。我说花点时间找更有效率的客户,或者尝试挖掘客户的真正需求不更好吗?他笑了笑没说话。当然,我们的想法都没有错,但学会找方法是我这个理工科毕业生首先想到的,努力和激情是其次。

大家看到,所有的数据泄露背后都说明了市场对个人信息是有需求的,有需求就会有人想办法提供供给,即便是违法犯罪,只要违法犯罪的成本低于泄露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这事就会有人继续干下去。既然明着不能做,那就去黑市交易,反正抓住了判不了多久,出来继续干。

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期待着法律、政府监管、伦理道德能够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但在市场机制下,这些往往都太一厢情愿了。就像马云谈公益:“很多政府和公益机构总是有商业的心,玩着公益手法,真正做公益应该是抱着一颗公益的心,用商业的手法才对”。这事既然是市场引起的,那就还得交给市场去解决。

个人信息能不能以一种公开的、合法的形式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呢?我知道我说出这话肯定有人要骂我的,觉得我肯定疯了,个人的信息怎么可以随便对外呢?还用来卖钱!

不管大家赞同上述说法与否,首先需要接受的一点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普通人早已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了。那些每天活跃在网上的神奇网友们,都可以把一些公众人物人肉个底朝天,更不要说还有网络警察和黑客了。

问题在于所有的数据交易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而不是像黑市那样,肆意买卖。另一方面,既然数据是遵循一定规范的,那么任何人想要,都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以不同的成本获得。大家也看到了,并不是所有购买数据的人都是用来诈骗的,不少人购买数据是用来做针对性推销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房产和装修推销。

大家还真不要觉得我是在胡说,在美国你想查找一个人的信息简直太容易了。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王宝强,他有很多套房子,为什么网友一下子就查到他在美国的那套了。原因很简单,美国有很多辅助交易的参考资料,基本上各种数都可以从网上有偿或无偿的获取。

例如在 whitepages.com 上,可以很快就查到一个人的基本信息,输入 Rong Ma,所在地选择加州,通过手动查找,能快速的找到最近吵的沸沸扬扬的王宝强之妻马蓉。

居住地址,她的亲戚、电话、邮件等信息都可以能找的到,但这里做了处理,非美国用户是不能够查询这些的,而且有些是付费项目。

当然,神奇的网友早已经付了费把她的所有信息都扒出来了,他们房子建于 1958 年(要是按照中国的 70 年产权,这房子也没几年可以住了),4 卧 2 卫,2315 平方英尺,土地面积 14396 平方英尺,带一个游泳池。

王宝强买这套房子的时间是 2013 年 12 月 13 日,卖家叫 Michael Main ,当时购买的价格是 120 万美元。去地产圈朋友们都熟悉的 zillow 网上可以找出这套房子的租金、估价、历史成交记录等,信息非常详尽。

美国还有另外一个房地产网站 Trulia.com,它可以给出房屋所在片区的居民年龄中位置、婚姻状况、学历状况、房屋周边的违法犯罪情况。当然你还可以去纽约市警察局查找房屋所在地的公安局分局,有局长电话和姓名,还有该地区的犯罪情况统计。

当然,教育、医疗、甚至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薪资状况都是可以找得到的,不夸张的说,美国真的是一个没有隐私的国家,很多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尤其是公关事务方面的。

当然,我讲的这套东西,尺度太大,不适合中国国情,所有大家也不必往我们自己身上套。回过头来看,倒是有几点启发可以供我们参考。

无论是在房地产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数据的监管和商业规则的制定都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点。例如美国有一款以主打邻里安全为主的社交软件—Nextdoor,我们之前有介绍过(点击查看),Nextdoor 的注册流程极其复杂,必须实名制,审核严格,需要你的小区地址与银行账户、家庭电话等信息中登记的地址严格一致才行。如果你不想透露这些信息,运营方会给你寄一张带有验证码的明信片,通过验证码注册。还可以通过已近注册过的邻居作为担保来邀请注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可追究。

大数据还是很有用的,请相信这一点。我会经常接触一些开发商和媒体朋友,他们对大数据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一些反对的朋友甚至会拿出万科王石先生的那句话:“不要在我面前谈什么大数据”。可事实上万科自己却早已近做了大数据,万科物业就采集了很多小区公共设备的机器数据,这些都是能为物业服务直接提供帮助的。

诈骗这事古今中外都有,不要指望着信息不泄露诈骗就会消失,这是两码事。如果信息的公开透明能让消费者快点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能让销售快点为客户完成服务,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国内的很多数据基础建设的缺失,除了政府没有主动推进整个社会的大数据建设,更有*度这种高科技公司,拥有技术却助纣为虐的企业在。究竟是我们的信息技术与美国有差距呢,还是商业道德与人家有差距呢?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