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5-27 11:10:430

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智能传感、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等,如果把这些科技元素用于城市建设和治理,又会怎样?人们在努力构想 未来城市的样貌,并冠以“智慧城市”之称,即便它一度是抽象的、不明觉厉的。后来世人又尝试着去做一种实验,例如,由柏林公共艺术实验室发起的“链接城 市”将公共空间的运用延伸到建筑立面上。在城市找一块建筑立面,将它当成屏幕,当市民站在屏幕前聊天时,他们谈话的内容会不时被投影到屏幕上,如果不喜欢 投影上的内容,还可以用电子弹弓向屏幕发射小炸弹。借此,我们看到的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数码化呈现。虽然这只是一件暂时性的、由民众协同参与的公共 艺术品,但它极其鲜活地诠释了什么是“民主”,如何将“建筑物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还给市民”。IBM在2013年12月发布 的报告《未来5年的5大预测》中,报告起草者提出未来的城市将会帮助居民更好地生活,其中有一条:“移动设备和社会化的互动,可以帮助市民和城市领导对 话。”这亦是城市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民主诉求。在业内,IBM是最早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从地球到城市,这位“蓝色大象”在引领信息产业趋势的同时,也 描绘了世界城市化的未来进程。其在“预测”中提到,“预计到 2030 年发展中世界的城镇人口将占全球城镇人口的80%,而到了2050 年,全球人口的70%都将是城市人口。在高速的城镇化中,唯有自动化才能有效进行城市管理,通过学习城市居民的需求、喜好、所作所为以及迁徙,智慧城市将 可以实时理解数十亿事件的发生。”以上几种,大抵是迄今为止,我们习惯谈论的有关智慧城市的样子。然而,到了城市规划专家、硅谷未来 研究所主管安东尼·汤森的笔下,《智慧城市》却有被揭示出了另一番景象。诚然,由水泥、钢筋、玻璃、电线杆等组合而成的城市风景,已不可避免地具备过去式 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由移动网络、智能终端、云存储数据库等构筑的全新数码疆域——一如威廉·J·米切尔在《比特之城》所描绘的那样。但对汤森来说,智慧 城市远不止这些。他敏锐地观察到当城市化遇到数码化,社会文明被全新定义的同时,技术弊端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也因此,相比较其他有关“智慧城市”的作品尽 是一味乐观地憧憬、展望,汤森却像一个人文主义者,在书中不时地流露出反思和忧虑的情绪。对于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到底“城市的 未来,应该要是什么样子”,安东尼·汤森在展示完当下琳琅满目的最新科技前沿(成果)后,实际上并未做出正面回答。他关心的重点,实际上是从传统财富上的 贫富差距、到信息化时代的数字鸿沟(数码上的“贫富差距”),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时难以解决的数字困境、技术难题,以及人们面对智慧城市自身存在的致命 缺陷时,又该如何应对、何去何从等问题。就像宫崎骏作品《风之谷》中的巨神兵终因不堪自身的重量而崩坏那样,现在问题来了,智慧城市 本来就存在隐私泄露、链接一切的风险、监控市民等隐忧,这些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课题。甚至,安东尼·汤森毫不讳言,在这场世界各国政府正致力于的 “数字化努力”的战略中,城市中的穷人往往承受最巨大的风险:“这场新的运算武器竞赛,贫穷阶层将受制于那些在远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人。”所以,有必要从根本上反思“智慧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它的价值取向又有什么? 现代城市,是工业化的结果;而智慧城市,是信息化的产物。智慧城市是都市的2.0版。在过去,城市的意义在于规模、协同。现如今,智慧城市追求的是集约 和智能。对中国而言,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单纯追求GDP的恶果已越来越突出,比如说,由此造成的生态污染的问题、工业病、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些通常是 为了手段而忘记了目的,为了生产服务而忽略了人的本位。换句话讲,事情做着做着忘了初衷(意义层面),难得善终(结果层面)。在这一点上,智慧城市力图摆 脱传统城市治理的旧习,利用科技新成果,激活城市的禀赋与活力。以大数据为例。它能帮助城市治理者更好地聚焦做事的目的,也即价值。 用大量的数据为依托告诉领导者、决策者,事实方面有什么,而不用去太在意想象中的为什么。这就是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所说的大数据思维的转变,从 “因果链”到“关联性”。有数据做强有力的参考,政府就可以自然地考虑市民需要什么,而不是想要什么——比如说,过去当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的时候,事先有 很强的主观规划性,有很强的人为组织性,安排了很多资源,但是一旦利用价值意义来衡量,它们就是拍脑门决定的,是抽象的为人民服务,或走群众路线。道理很 简单,它没有一个专业的系统来校正你做的事是否符合意义。而到了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则有所不同。智慧城市首先要建立一个专业化、数据化支持的意义聚焦系 统,也就是建立一个目的和手段链接在一起的系统,这便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进一步说,到底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都是“有据可 循”的。由此,人们不会浪费资源在一些决策者以为需要、事实上民众不需要的事情上,这才有最为扎实的讲实话、办实事,切实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以信息为决策,以意义为导向,以民众为本位,这便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安东尼·汤森的《智慧城市》无疑在理论和案例范本上为我们引领了智慧城市未来的 方向,而如何在互联网浪潮中有效融合这些历史性的力量,利用最新技术最大限度造福人类的探索还刚刚开始。对此,汤森特别提醒我们留意慢数据。因为大数据也 许会让我们变得精明自私,而慢数据则会直达我们的灵魂。比如,智慧城市并不提供任何可以决定削减排放的动机,这正是需要慢数据的地方。因为慢数据能使被隐 藏起来的消费与保护之间的权衡关系明确化,并让我们自己选择。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