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汪炜教授:大数据让诚信者拥有信用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1-09 11:00:030

不管马云是否说过,现在的阿里人应该都清楚:电商网络诚信体系的夯造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不是可有可无、不是作秀卖乖,而是生命的基石和底线!从2001年阿里推出诚信通,并提出“让诚信的商人先富起来”这一口号开始,到2004年成立支付宝提出“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运营理念,再到2007年进一步提出“让信用等于财富”,诚信的意识和行动已经逐渐成为阿里人和阿里电商共同的信念。

然而,我们知道,诚信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信用作为一个商业层面的经济学概念,一般指经济活动中的履约和偿付能力;诚信是一种坚守承诺的行为取向,反应履约和偿付意愿,是一个道德层面的社会学概念。银行里有很多存款的人不一定诚信,而诚信的人却可能因为贫穷而没有所谓的信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虽辛勤工作且生意兴隆,但因为没有漂亮的财务报表、没有足够可供抵押的资产,而被银行归为没有信用并拒之门外。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有跑路者也有跳楼者,他们都丧失了信用,但谁坚守了诚信,不言自明。市场经济的至今未能灵活运用的“无形之手”,就是如何让诚信者拥有信用。

本来,金融应该承担起使两者合二为一的功能,但传统金融显然没有做到。至今它们还是依靠抵押担保,做着比典当行高级不了多少的业务。金融业管理信用、经营风险的核心使命,也就终究没有能够触及多少。而今天,阿里小贷在电商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探索,使人们可以相信,互联网金融将“使金融回归金融的本质”成为可能!

一、大数据改变金融信用活动的信息结构

信用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个基础:一是信息,二是制度或规则。有充分信息就不会存在失信的问题,正是因为传统社会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我们才不得不依赖于一套所谓的信用制度和规则来塑造我们的信用。但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信用制度注定是跛脚的,不管是信用评级还是抵押担保,只能借助于第二手的财务数据和当前的有形资产,对真实资产进行变现;而没有办法把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信用评价,更难以通过对投资项目收益的预期,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无抵押贷款。因此,无法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活动就无法真正触及其“把未来照进现实”的本质。

可见,信用体系建构最根本的是要在信息完善性方面实现有效突破,而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及阿里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尝试,为建立一整套互联网环境下的未来信用体系,并据此开展创新性金融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础。行为数据是表征企业诚信经营活动的第一手数据,也是企业财务的前瞻性指标,它包含了构成企业信用的大量有效信息。在传统商业环境下,这类信息无法被金融系统准确获得并使用,银行借贷决策只能依赖于二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企业财务信息,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长期无法有效破解。与传统商业社会的信息环境不同,互联网能够记录所有主体的行为轨迹,形成包括海量客户特征及交易、支付、询价和搜索等行为足迹的大数据。阿里小贷正是通过基于云计算支撑的互联网大数据运用,使以交易和支付记录为主的互联网行为数据成为塑造网商信用的重要信息来源。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网商、消费者行为大数据的使用,将逐步改变金融信用活动的信息结构,使人们能够更多地运用行为数据来刻画借贷主体的信用,通过更全面、更准确、更前瞻的信息挖掘为诚信者带来信用,从而摆脱对抵押担保等风险对冲机制的过度依赖。

二、大数据为预测区域金融风险提供新方法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性经济衰退和宏观紧缩的周期,企业资金链断裂、担保链风险等时有发生,并呈现区域性、系统性的特征。为什么我们不能及时预测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传统生产、贸易活动具有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缺陷,而法院的诉讼案件对企业风险的反映则是滞后的。因此,以前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预测主要依靠区域总体性数据,如一个省、市、县的银行存贷款余额、银行存贷比、企业平均负债率、银行的不良率等等,这些数据不能反映单一微观个体的运行情况及其个体间的联系及扩散特征。但是,绝大多数的区域系统性风险则是个体风险的集聚或扩散引发的,因此微观主体的信息对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性更强。

互联网环境中,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很强的微观信息集聚功能,而且可以从微观数据看宏观变化、从个体信息看区域风险。马云为什么能够率先预测到小微企业冬天的来临?正是因为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使微观主体信息的整合聚类成为可能,从而为预测区域金融风险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三、大数据为构建未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运用,不仅有助于完善个体信用的构建,监测区域金融风险。而且,一个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将成为国家未来全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独立封闭的信用数据系统都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足够完整的信息才能描述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我国现行的社会信用体系仍很不完善。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地方政府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互相独立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且,大量社会主体的行为信息、民间金融活动的信息等均未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并纳入信用体系。

我们相信,未来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建立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上。马云已经承诺:未来阿里巴巴的数据是开放的。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打破部门利益、填平数据鸿沟,形成全社会共享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用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让诚信者拥有信用”“让信用等于财富”的互联网金融梦想!

作者汪炜为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原标题为《阿里金融:大数据让诚信者拥有信用》。)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