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观点 监管还没落地,别急着给P2P戴黑帽子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6-21 12:24:080

昨日大公对P2P行业评级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

虽然有很多的第三方机构,包括网贷资讯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以及传统的对公债券和金融产品评级公司都开始介入P2P市场的评级,大家的标准与流程也都不一致,但是基本上都会站在自身的角度给用户提供一个基本的市场分析和研判。

在目前P2P行业还没有完完全全进入监管的细则管理和规范化阶段,即便是监管机构,目前也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做到全面和审慎的监管,对P2P行业也一直是以几个基本的原则和指导意见进行大致的方向性指引。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个行业还没有坐稳的时候,如果一定要以非常规范和严谨的纯P2P定义和规则来强化监管,那么无疑一大半的P2P公司都会因为不合规而走不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家征信公司“大张旗鼓”发布了国内P2P行业的黑名单,并且将多个国内成交规模位于前列,市场知名度较大的公司列入其中,让大多数投资者和业内人士看不懂。除了看不懂之外,外界也对这份P2P黑名单的评价标准和数据来源表示质疑。

从发布的评级数据来看,国内有942家P2P平台上榜,其中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亦在预警名单之列。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发布了266个网贷平台黑名单和676个预警名单。广东以预警名单占比19.62%,黑名单占比19.58%,金融信用风险省份排名中位列第一,浙江、上海紧随其后。也就是说,国内一大半的P2P公司基本上都上了这份名单,不知道上了“榜单”的P2P公司们作何感想?

先不探究这份黑名单背后到底是否有猫腻,是否有违规的商业利益输送,暂且就从P2P行业是否合适公开进行大规模的评级和监管套利进行论述。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还是相当不健全的,央行掌握了对企业征信的大部分数据以及少部分的个人征信数据,商业银行也具有自身的企业信贷和融资服务的征信标准,并依托于抵押、担保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但是,对于社会化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现有的金融服务机构力量介入是不足的。因此,国内的P2P行业才能以拓展社会融资,提高服务效率而成为高层总体支持的一种新金融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于P2P行业平台的征信、评级,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变革中的过渡事件,而且需要某种外部的认可和宽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一来,数据本身就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失真的,即便是征信评级公司拿到的,或者是从有限的网站公开渠道获取的部分披露数据,也是一小部分,不能够起到一个全面的数据筛选和征信评级支撑。国内大多数P2P公司其实也没有从日常的规范化操作角度进行及时的信息披露。如此一来,大公国际公布的这份涉及近千家的基本上囊括全行业的P2P公司评级也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了。

二来,P2P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如果将这个行业视为一个产业,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而言,目前还处在蓬勃的上升期。虽然已经出现了上百家的跑路平台,部分投资人也面临了较大损失,但这基本上是由于平台开展非P2P业务,自融,诈骗等因素所致,也有部分平台是管理不到位,风控难以控制所致。但总体而言,P2P平台的市场风险定位与收益水平是基本匹配的。对于一个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的行业,没有成熟的运营和监管标准的行业,如此大费周章发布信用评级名单,是不是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嫌疑?

三来,对于一个完善的评级而言,需要从行业的模型建构角度建立一个合适的评级模型,而绝不仅仅从拿来了部分数据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对市场主体的评级排名。而且,如果从严谨的金融监管和规范角度而言,评级涉及到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安全,因此评级模型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历史经验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情况,设定一些参数及时修改辅正,这就不仅仅是体现专业评级机构的模型建立和征信能力了,更为和主要的是考验行业数据和发展脉络的完整性。

最后,也许大多数人会忽视这么一个问题,信用评级这个经营资质本身也是有一定门槛的,不是说想给谁评级就给谁评级的,而且门槛还是相当高的。目前国内几家主流的评级公司,其主要业务是给债权,信贷,证券化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进行信誉评级,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安全性参考,但是大多需要获得发改委、证监会、央行等机构的专门认可。对于P2P行业而言,虽然目前市场上涉及评级的机构较多,管理也较为混乱,但是大多还是以资讯整合,学术以及协会的角度进行P2P行业的简单评级和分级,目前还没有进入到涉及商业合作和金融产品评级的阶段。

 

大公国际此次对全国的P2P行业来了一次“高大上”的评级筛选,圈了数百家的黑名单和预警平台,是否有点急不可耐?要知道,人家银监会这才刚刚完成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将P2P业务的监管归入了普惠金融部,监管还没有成熟,数据、经验与模型都没有依据,你何来的征信、评级一说?而且还脱离了现在国内P2P行业发展的实际,这是要给P2P戴上黑帽子的节奏?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