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结合真实数据,分享信贷产品盈利性评价方法

门生罗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3-1 18:53:3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对信贷产品的盈利情况做出有效评价?这篇文章里,作者结合某信贷产品的真实数据,分享了信贷产品盈利性评价方法,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信贷产品经理们有所帮助。
信贷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对于信贷产品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信贷产品是否盈利进行评价,本文以某信贷产品某月投放一年后经历了完整产品周期表现后的真实数据为例,对该月的产品盈利性进行评价。
一、信贷产品盈利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信贷产品盈利性评价主要对产品从上线以来到评价时点的收入和成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产品历史数据表现是否符合产品上线前盈利预期,并从数据角度找出收入及各类成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未来产品市场策略、风控策略及功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产品盈利情况=产品收入情况-产品成本情况
其中信贷产品收入情况由利息收入、罚息收入及其他相关费用。
信贷产品的主要成本包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营销成本、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由税务、数据等组成的直接运营成本以及由人力、科技等组成的间接运营成本,通常情况下运营成本需要根据公司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分摊,因此在评价单产品单月投放盈利性的时候,我们暂不考虑运营成本。
二、某产品某月业务数据情况
某信贷产品主要面向市场中个体工商户提供个人经营性贷款,平均定价年化18%,产品期限12期,额度主要集中在20-25万之间,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某月该产品投放18800万,经过12期表现后,经统计实现利息收入(含罚息)1600万,产生不良贷款本金520万,投入营销成本(含分润)410万,同时根据公司整体资金成本率测算,当月贷款投放的资金成本约470万。
该评价方法是从财务的收入和成本视角对历史上某一段时间信贷产品的盈利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产品是目前互联网贷款市场中比较典型的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在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业务模式中,由于不存在现场调查、电话核实、人工审批等人工干预环节,因此此类产品的产品要素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产品要素方面。由于监管对于超过50万以上的贷款有受托支付的要求,因此通常此类互联网贷款产品的最高额度不超过50万,平均额度不超过30万。
由于监管对于目前贷款有不超过24%的严格要求,产品定价通常在15%-24%之间;为了保证互联网贷款客户资质评估的有效性,市场中多数此类贷款期限通常在12期以内;同时为了便于客户有规划的还款,通常给客户提供的还款方式多为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因此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为参考。
三、该产品盈利情况评价1. 产品利润额分析
产品净利润=产品收入-产品成本=产品收入-(风险成本+资金成本+营销成本)
因此在不考虑运营成本的情况下,该月投放的产品实现的利润约200万。
2. APR口径下产品盈利性评价
APR口径下的产品盈利性评价则考虑各项收入、成本及利润参照放款金额的情况下的名义收益表现情况。如APR口径下的年利率=利息收入/放款金额。
因此,在不考虑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在APR口径下,产品的盈利情况约为1.06%。APR口径下的产品盈利性可用来对比该产品不同月份放款的产品盈利情况差异。
3. IRR口径下产品盈利性评价
IRR口径下产品盈利性为内部产品盈利性,也就是对于企业来说真实的产品收益情况。在信贷业务中,IRR口径的产品盈利性要将产品的日均资金占用情况作为参照。当月放款金额共计18800万,根据每个月月末放款本金的资本占用情况,测出该部分资金日均占用金额为8900万元,因此,IRR口径下的盈利情况为。
因此,在不考虑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在IRR口径下,产品的盈利情况约为2.25%。IRR口径下产品盈利表现可在公司内部横向比对不同产品在相同统计时点的产品盈利情况。
四、评价结论
根据产品盈利情况评价,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及后续产品策略包括:
1)在不考虑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产品实现了约200万的净利润;相对于放款金额,产品APR口径下盈利1.06%;产品在IRR口径下的年化净收益2.25%。
2)该产品收入均为贷款利息收入及罚息收入,由于监管部门对于营销环节各项环节中的收入监管措施,因此该产品无法通过其他收入来源提高产品收入。
3)在各项成本中,产品风险成本占比最大,其次为资金成本,但资金成本受公司资金策略及负债端业务影响,因此降低风险成本为该产品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的主要方向,具体措施包括优化风险策略、提升催收效率等。
4)营销成本占全部成本的30%,可通过精准客户画像提升营销效率、将线下营销环节线上化、加强渠道管理降低渠道分润占比等方式降低营销成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 官方微信

    欢迎关注永洪服务号!收费为0,价值无限

    扫码关注
  • 新浪微博

    让每位用户轻松挖掘数据价值!

    访问新浪微博
  • 智能客服
50W

会员等你来哦

Copyright   ©2012-2024  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50607) 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联系社区管理员|《永洪社区协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