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大数据渗透到各行各业,融入教育或将取代高考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9-09 17:03:580

 大数据的研究应用,到底与普通老百姓有多大关系?普通人能享受到多少大数据带来的便捷服务?在11月17日-18日的2016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的分论坛上,“大咖”们描绘出我们眼前正在享受及未来将会享受到的大数据提供的利好。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大数据已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教育:大数据分析未来或将取代高考

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在不少中小学的课堂上,大数据带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的创新已经随处可见。“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第一个变化是思维路径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研究往往是经验式的,我们认为某些因素对学生、对课堂很重要,比如课堂的气氛。但是这些因素是真正重要的吗?”在平行分论坛的演讲中,北京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庆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大数据时代,我们通过反复实验来验证经验,在技术层面让体验者的感受以量化呈现,课堂的需求与态度,结合大数据将变得可视,为教师提供更为鲜活的素材。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变教学行为。”于庆洲在“让大数据融入到教育中的每一个角色中”演讲中表示,教育方式来自于数据的挖掘,而不是想当然的经验。

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线下学习将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成为交流教学成果、答疑解惑的场所。“网上可以免费获得世界上最好的课程,学习数据也将自动留存,用于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估。教师不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偏好、难点,只要通过学习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学生学习中的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辅导。”于庆洲说。

大数据甚至还将颠覆传统的高考制度。于庆洲说,“现在的高考制度一锤定音,决定一生的命运。未来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学生每天的提问题、作业、实验结果等等所有这些得到记录,通过平时的表现,综合分析判断,和大数据比对。物理成绩排名、语文排名,经过分析,最终不需要高考,大学就可以评定学生的水平。比如培养物理特长生,经过比对认为这个学生符合要求,就不再需要考试。”未来的教育,将通过大数据实现了公平选拔,减轻了学生高考的压力。

医疗:应用大数据提前“预警”疾病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医疗行业成为首先迈入大数据时代的传统行业之一。大数据应用于医疗领域,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搜集信息,如何收集医疗体系的数据?

普莱姆医疗数据分析公司高级副总裁及首席医疗信息官艾利•卡林(Eli Karlin)在“大数据医疗规划、管理和投资应用“演讲中介绍,“我们的分析工具把信息分为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将医疗机构的信息、医生的信息、人口学信息、心理学信息、保险索赔信息等纳入到系统。在美国,我们把这些信息整合分析,来了解对美国医疗设施的使用频率。我们可以根据邮编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在迈阿密医疗设施使用频率最高,那个地方需要更多的医生。我们和监管机构也是保持密切联系,我们要了解监管情况,来进行分析、绘图等。”

“医疗数据收集分析后,画出一个半径图,从1英里到1.5英里内不同的医疗体系提供的医疗服务。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比如医疗设施整合、患者密度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等。把半径扩大到10英里,可以预测这个区域患者的需求。我们甚至可以对之后五年进行预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增长量。”艾利•卡林说,通过分析,可以计算出在未来5年,这一区域需要新增的医师数量,生成一个相应的人口分析图,帮助提供解决方案。

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大数据也将大有作为。 “发达城市和偏远城市在就医机会、医疗技术等方面肯定是不均等的。利用大数据,偏远地区的病人可以将个人的信息传送至大城市的移动终端,与大城市医生和医疗机构沟通。”艾利•卡林强调,“这需要政府和医疗企业做出努力,将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和相关数据信息与小城市建立对等联系。在小城镇,则要提高居民使用大数据的意识,从而实现医疗信息的对等沟通。”

大数据应用于医疗的意义还体现在“治未病”。“比如糖尿病,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或穿戴设备搜集数据,记录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运动情况等,将这些数据与传送给医生,判断这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通过数据管理,在疾病发生前让他引起重视,对疾病提前防治。如果我们记录这样的数据,或者是早期能够检测到患病的状况,治愈的机率是比较大的。”艾利•卡林说。

养老:“一键上门”服务将应用于居家养老

2011年,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提出中国养老“9073”模式的目标。天津爱迪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聪解读,“我国希望能够实现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解决养老问题,3%的老人依托现有的养老机构养老,这个理念挺符合中国孝道观念。‘十二五’期间通过政策引导解决中国所谓的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光靠建设养老院,增强所谓的服务能力或者是床位是解决不了中国养老的根本问题。并且,现在96%的老人都在家养老,但只是在家里生活,并没有享受到养老的相关服务。”

“养老和医疗本身就不应该分家,生活和医疗的需求是养老产业最基础的服务。”苏聪说,医养结合的模式将作为养老工具,应用于养老产业中。大数据和信息化能够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带来哪些便利?

“利用大数据搭建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一方面通过软硬件系统支持服务机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另外一方面把物联网做到老年人家里,建立一个通道。我们将打造一个机器人或设备,让老年人可以全天候与服务机构进行对接。比如,按一个按纽就可以连通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或者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联系机构,护理和医疗人员再黄金抢救时间内赶到。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交通:融合数据建立智能交通出行平台

滴滴打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数据正是构建滴滴打车平台的基础。“大数据在滴滴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应用。”滴滴大数据高级总监杨帆介绍,滴滴的目标是建立大数据平台,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物流、其他网络等共同搭建一个智能交通出行平台。“它的好处是可以接触多样的资源,包括很多公共交通数据、地铁、公交、摄像头数据,通过平台将交通数据融合起来,提高挖掘分析能力。滴滴的核心能力有对路矿的实时分析能力,可以对整个城市交通进行阐述,分析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对整个交通网络进行优化,乘客供需,从哪里出发到哪里,有一个实时数据处理。”

“大数据在滴滴打车的运营中也至关重要。“杨帆说,“比如乘客收到的优惠券、司机奖励,这样的活动其实背后需要大数据的支持。我们会关注乘客在滴滴平台当中的活跃度、使用情况,对乘客做用户画像、用户分析、行业、出行目的,这样可以给我们的运营做到很多的支持,可以做到精准化、数据化的运营。”

对于年轻人来说,“滴滴打车”几乎成为手机必备软件,然而对科技并不敏感的中老年人在使用软件时却存在一定难度。对此,杨帆表示,滴滴未来将开发方便老年人叫车的功能。“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就是语音叫车,比如苹果的SIRI提供语音打车,我们长期的目标可能是希望更加的智能化,让操作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好。”

在保证乘客安全方面,滴滴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司机进行严格把控。“当打开司机端的时候,会拿注册的信息和真实的人脸信息做真实的校验。此外,在APP上也做了紧急呼叫和形成分享,当遇到任何情况可以做紧急呼叫。”杨帆表示,未来滴滴也会考虑通过行车记录仪等方式,实时监控司机的驾驶行为,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1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