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11项大数据显示我国食安“逐步向好”基本格局渐稳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5-02 17:05:480

    日前,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与教育部《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课题组联合发布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其中,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食品工业生产、主要食品产量与市场供应等11项大数据公布,显示我国食安“逐步向好”基本格局渐稳。

    食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顶层设计,改革引领,法治保障,产管并重,多策并施,成效显著,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新境界。2015年,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市场供应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继续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1.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144万吨,比2014年增产1441万吨,增产2.4%,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二连增”。蔬菜产量达到78727万吨,较上年增长11.1%,超出当年粮食总产量1亿多吨,已稳定地取代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不同品种的畜产品较上年虽有增有减,但总体以增产为主。主要情况是,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下降1.0%;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2999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

    2.食品工业生产。2015年,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继续攀升,达到11.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2014年增长3.67%。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0%,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0.8%,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66个百分点。虽然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16%以上的比重,继续巩固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5%,食品制造业增长7.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7%。

    3.主要食品产量与市场供应。2015年,主要食品产量大部分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食品添加剂增加幅度最大,达到11.86%;糖果、酱油产量同比增长超过6%。但由于行业调整或者受进口产品的影响,包括成品糖、鲜冷藏肉、方便面、乳粉、啤酒、葡萄酒、精制茶和卷烟等8种主要食品产量较上年同比有所下降,尤其成品糖、啤酒产量同比分别下降了7.36%和5.06%。虽然主要食品产量有增有减,但仍较好地满足了全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4.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的高位水平,2015年的合格率达到了97.1%,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则分别为96.1%、95.6%、97.6%、99.4%和95.5%。虽然不同品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略有差别,但总体而言,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基本态势,如蔬菜的例行监测合格率自2008年大幅提高到96.30%后,一直保持在超过96%的较高的合格率水平上。

    5.食用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风险。现阶段,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出现的主要风险是长期以来工业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引发的多种矛盾产生的累积,且与国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从源头上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因素最主要在于两点:(1)土壤污染。目前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已高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课题组对A省B地区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市场上大米的镉超标较为普遍且严重,在采集的161个样本中镉超标率(镉含量>0.2mg/kg)达55.3%。(2)农药过量施用。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农药实际利用率为36.6%,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恶化和食用农产品污染日益加剧。课题组在江苏苏南地区的调研并科学计算的结果表明,江苏苏南地区水稻种植农户农药施用的边际生产率为0,农药已经过度投入,依靠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已难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只有减少农药的投入才能增加农业纯收入。

    6.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2015年,国家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6.8%,比2014年提升了2.1%。其中,食品添加剂和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超过99.5%,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和咖啡、糖果及可可制品,均为99.3%。与2014年相比,2015年25类食品中有19类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有所提升,其中豆类及其制品、餐饮食品和酒类合格率提高的幅度较大。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品种相比,虽然饮料样品合格率较上年也有较大的提升,但合格率仍然偏低。图2的数据表明,国家食品质量抽查合格率的总水平已由2006年的77.9%上升到2015年的96.8%,提高了18.9%。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一直稳定保持在95.0%以上。

    7.加工制造环节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的食品监督抽检数据的分析,加工制造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重点在五个方面:(1)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检出非食用物质的样品占不合格样品的1.2%,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占不合格样品的24.8%。(2)农兽药残留超标。在抽检的4万多批次相关食品中,农兽药残留不合格产品达到225批次,占不合格样品的3.8%,主要检出的克百威、氯霉素、孔雀石绿、“瘦肉精”和恩诺沙星等禁限用农兽药。(3)微生物指标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27.9%,主要是部分样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等指标超标,也有个别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4)重金属指标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8.5%,主要包括部分样品铝、铅、镉等指标超出标准限值。(5)品质不达标,占不合格样品的26.0%,主要是部分样品酸价、酒精度和电导率等项目不合格。其中涉及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调味品等酸价超标,酒类中的葡萄酒及果酒酒精度不达标,饮用纯净水的电导率不合格等。

    8.食品进口贸易。2015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在高基数上继续实现新增长,贸易总额达到548.1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了6.57%,再创历史新高。在2008-2015年间全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累计增长142.20%,年均增长高达13.47%,除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外,食品进口贸易规模整体上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特征。进口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主要食品种类,而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植物油脂等三大类食品占全部进口食品贸易额的比例之和为50.45%,比上年上扬6.75个百分点。食品进口贸易的集中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按进口贸易总额大小排序,2015年我国食品主要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法国、泰国、加拿大、巴西、马来西亚,从以上九个国家进口的食品贸易总额为318.7亿美元,占当年所有进口食品额的58.15%。

    9.进口食品的安全风险。2015年,共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要求的进口食品共2805批次,虽然较2014年下降19.95%,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依然严峻。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前十位来源地(按大小排序)分别是,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泰国、西班牙、韩国、法国、德国,合计1868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批次的66.59%。添加剂不合格与微生物污染是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共有1241批次,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4.24%。

    10.食品消费投诉量。2015年,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接受的消费者的申诉中,食品类的投诉量为21664件,较2014年下降了18.12%,占总投诉比重也由上年的第五位降至2015年的第六位。投诉的主要食品类别是米、面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大众类普通食品。食药监投诉举报系统数据表明,12331收到食品类投诉举报咨询电话37万件,其中举报电话占40%。

    11.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2005-2008年间商务部的抽样调查表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在绝大多数年份均保持在80%以上,虽然此期间爆发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三鹿奶粉”事件,但公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2010-2012年间约80%的受访民众表示缺乏食品安全感。课题组在2012年、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对全国10个省(区)相对固定的调查点进行的大样本(样本量均在4200个以上)调查显示,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较为低迷。2012年、2014年、2016年公众满意度分别为64.26%、52.12%、54.55%。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呈较为低迷的状态与“总体稳定、趋势向好”食品安全走势相悖的原因是多元且十分复杂,最根本的原因是受频发的重大食品事件、社会舆论环境与公众非理性心理与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1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