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error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2-25 10:16:460

《红楼梦》是中国的骄傲,沧桑三百年,《红楼梦》始终没有输给时间,始终在中国文学经典中名列第一。

日前,在南京市的“《红楼梦》阅读月”中,今日头条基于6亿用户的阅读轨迹,与南京市阅读办联合推出“《红楼梦》有多红——大数据解读《红楼梦》”研究报告,展现不朽名著《红楼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最新读者画像。

你知道为什么王熙凤比贾宝玉、林黛玉更受关注吗?你知道《红楼梦》中最受关注的美食是什么吗?你知道为什么说《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吗……更多问题和答案,这份《红楼梦》大数据将一一揭晓。

【主办】:南京市阅读办

【承办】:江宁织造博物馆 半城读书会

【数据提供】: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今日头条算数中心

【数据解读】:潘知常(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著名红学家)

(数据区间:2015年10月31日-2016年11月1日)

从2015年10月31日到2016年11月1日,今日头条上关于《红楼梦》的阅读数有1亿3千万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喜的数字,说明虽历经大约三百年的岁月沧桑,人们却还在津津有味地关注着这部名著;收藏的数量在130万左右,发表评论的数量在14万左右,涉及的文章数也有近1.8万,应该说,这些一个又一个令人愉悦的数字,都充分说明,作为一部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红楼梦》至今还在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有人说:中国人可以分为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与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确实如此。我也常说,应该把《红楼梦》作为我们国家的“国书”,与国歌、国花等并称,看一看读者三百年不变的《红楼梦》痴情,也是合情合理的。

关注《红楼梦》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不负众望,位居第一、第二。而且,这两个城市对于《红楼梦》的推广也确实做得有声有色。去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我应邀在这两座城市的“曹雪芹纪念馆”与上海图书馆都作了报告,对其中的热烈气氛颇有感受。其次如成都、天津、武汉、西安、深圳、郑州、广州、重庆,也或者是文化气氛浓郁的直辖市,或者是国内重要的文化重镇,因此也都表现不俗。

令人稍觉遗憾的,是南京。这里是曹雪芹家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地方,也是曹雪芹生活过十三年的地方,南京也一直以与《红楼梦》之间的不解情缘而自豪、而欣慰。但是,在这次对于《红楼梦》的关注度上,却明显地落后于上述城市,而且被拒之于前十名城市之外,这无疑是南京的一个遗憾,也为南京在今后的努力找到了差距,更找到了学习榜样。

关注《红楼梦》的省份,以河南为首,这让我们看到了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原的书香情怀。当然,江苏也当仁不让,有着丰厚的读书氛围的江苏这次名列第二,也令我们对于在前一项调查中南京的排名落后略感宽慰。还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一般觉得,广东的读书氛围稍显逊色,明显不如对于经济的关注。可是,在对于《红楼梦》的关注上却明显走在了其他省份的前面,这让我们意识到,经济领先,并不必然文化滞后。

在最关注《红楼梦》的各年龄段中,18岁到30岁的读者占据了90%左右,这并不意外,因为人们一般都把这部小说定位为“爱情小说”。不过,30岁以上年龄段的关注呈现“断崖式滑落”,却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这部小说的理解存在着严重偏差。

其实,《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关于“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爱起来”的小说。它是对“爱”的呼唤,而不是对于“爱情”的呼唤。而且,《红楼梦》对于“爱”的呼唤最起码存在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的、青春的、爱情的、人生的。因此,30岁以上年龄段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放弃关注,是明显存在着缺憾的。

女性对于《红楼梦》的特别关注,是可以想象的。遗憾的是,这恰恰暴露了我们对于《红楼梦》的误读。联想一下毛泽东为什么要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都必须读《红楼梦》,而且要读五遍以上,就不难想到,不读《红楼梦》,对于男性来说,将会是多大的损失。在此我要强调一下,其实整个中国都可以分为“《红楼梦》前的“中国”和《红楼梦》后的“中国”,因此,读不懂《红楼梦》,也就读不懂中国。也因此,我要借此机会,殷切希望中国的男性也能去读《红楼梦》,而且去读懂《红楼梦》。

在《红楼梦》相关最热文章中,有三条是跟宝玉、黛玉有关的,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男女主角命运的热切关注。贾母的一条,则是因为《红楼梦》中的人名往往文化底蕴深厚,不仅让读者唇齿沁香,而且往往寓意深刻,因此读者对于这类的解读文章就会更加关注。至于刘姥姥一条,则是因为人们对《红楼梦》电视剧中演员的不幸命运的特别关注,也很容易理解。

读者最关注的《红楼梦》人物,并不出乎意料。不过,“凤姐”的排名第一,恰恰说明了曹雪芹塑造人物的成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显然,凤姐的性格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宝黛,也超过了《红楼梦》中的任何人,是书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文学人物,也因此让读者对“凤姐”喜闻乐见。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就曾经专门为凤姐写过一部大书:《论凤姐》,这可是连宝玉黛玉都没有缘分享受到的殊荣。

前三首诗词受关注理所应当,第四首也不难理解,因为这是大观园众姊妺结成“海棠诗社”后的首次吟咏。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迎春限韵,惜春监场。而且,其中蕴涵了红楼儿女们的不同命运,自然就会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第五首,是紧接着一场诗社的第二场诗社中的诗作:上次是宝钗获得冠军,这次则是黛玉赢得第一,与情节相关,因此被读者关注也是必然。

“鸽子蛋”被排在第一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最合乎女性的口味。当然,它很贵,一个鸽子蛋就要一两银子,大概价值现在的三百块人民币左右;而且,据说一对鸽子一个月只产一次蛋,一次又只产两枚,这就更显贵重。再从中医来看, 鸽子蛋可以调节内分泌,因此对于气血不足的女性来讲,这无疑是非常不错的滋补佳品。

略感意外的是“茄鲞”,这是《红楼梦》中的名品,但是却被排在第四,前面竟然还是两个不太有名的《红楼梦》佳品。原因何在?是否与众多读者不太熟悉茄鲞的“鲞”字有关呢?

郭若愚先生在《<红楼梦>岁时志》一文,共辑录岁时风俗60个,分布在《红楼梦》的37回76处描写中,其数量之多在小说史上空前绝后。因此读者对于《红楼梦》中的节日的关注,也是必然。例如,关于清明,探春的判词就是“清明泣涕江边望”,第五十八回与第七十回也都写到过清明。

对于经典情节的关注,比较符合《红楼梦》中的实际情况。不过,“晴雯撕扇”和“湘云卧石”都不在TOP5中,倒是有点意外。作为小说中著名的四大“行为艺术”中的两项,它们似乎应该比“黛玉进府”更为吸引眼球。当然,“黛玉进府”因为其中蕴涵了许多事关《红楼梦》故事的信息与人物性格的底蕴,大部分读者也更关注作为主人公黛玉的命运,因此“黛玉进府”的高关注读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个相关物,都确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什物,只是金锁排在了通灵宝玉的前面,让人稍觉惊诧。可是仔细一想,也许人们对通灵宝玉比较了解,但是对金锁却知之不多,因此,也许就会更多地去了解金锁而不是通灵宝玉吧。

五处相关人文景点都确实十分重要。其中随园名列第一。凑巧的是,就在最近,据新闻报道,随园后来的主人袁枚的塑像已经被放到了随园之中,我不禁联想:曹雪芹的塑像是否也会考虑放进随园?

关联度最高的,竟然是《西游记》,这或许是因为关注《红楼梦》的读者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知道为什么第二个被关注的城市竟然是杭州,而不是南京?“欲把西湖比西子”,也许,是因为喜欢《红楼梦》的人也都是喜欢西湖的人?是因为金陵十二钗也都是“西子”?是因为《红楼梦》是文学的西湖,而西湖是山水的《红楼梦》?

夫子庙、清凉山、桃叶渡、三山街、东箭道、江宁织造博物馆、青溪、乌龙潭……南京有40多处《红楼梦》相关遗址。 夫子庙、清凉山是曹家常去游玩的地方,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还在自己的诗文中写到过去清凉山赏梅,山上的一位老和尚还给他看过病;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当年曹寅办公的地方,东箭道的汉府街地块,则是当时曹家的织造工厂。

不过,其实《红楼梦》中写的当时南京最热闹的地方,应该是南京的笪桥,这是全城最热闹的观灯之处,地址在建邺路与评事街交界处。夫子庙成为热闹非凡的商业中心,则是民国时期的事了。

吴承恩、施耐庵、张爱玲的名字如此靠前,充分说明《红楼梦》的读者在移动互联网上还是30岁以下的居多,且女性居多。

排名前二的都是“宫斗戏”,这说明不少人都是把《红楼梦》与“宫斗戏”混淆为一类的。其实,其中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因为《红楼梦》是尖锐批判“宫斗戏”的。探春就深刻地把败家的原因总结为:自杀自灭;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曹雪芹对于那些“宫斗”的手段也是极为不屑的,这与“宫斗戏”的对于互相争斗的“艺术”的暗自欣赏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文化名人都与《红楼梦》有着各种紧密关联,因此被关注是非常准确的,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陈晓旭排名第一实至名归。不仅因为她演活了林黛玉,而且还因为她事业的成功,以及她的英年离世。

这几本书的被关注很有道理。尤其是第一本,这是王国维先生二十多岁时所写的平生第一篇学术文章,但是却成为百年传世的名篇,实在令人叹为一绝。现在的很多学者都已经是为项目而写作、为核心期刊而写作,在位时似乎无限风光,可是只要一旦退休、退职,就立即被学术界忘记了,所谓“著名”却不“留名”。而王国维先生却能够以一篇文章而名动天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人们常说:全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每两篇研究论文中就会有一篇是在研究《红楼梦》。《红楼梦》研究者中名家辈出,这里的五位关注度最高的红学家,其中有三位都是红学会的会长与副会长,他们硕果累累,本来就是领军人物,无疑实至名归。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