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云计算(下):国内云计算规模较小,IaaS和PaaS竞争激烈

2016.11.21 / View:0

以下内容摘自自信达证券分析团队报告,36大数据在此仅为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接上篇:再看云计算(上):云计算实质 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变革

美国互联网巨头引导产业发展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在2014 年仍然将云计算归纳在期望的低谷期,但实际上全球各地区云计算产业规模都持续快速地增长,云计算正在对传统的IT 模式不断替代。

美国互联网巨头引导产业发展

全球云计算规模有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均衡。Gartner 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球云计算规模达339 亿美元,北美、西欧、亚太发达地区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

从服务模式看,SaaS 市场规模高达226 亿美元,占比达67%,PaaS 市场规模最小,占比只有6%(21.3 亿美元)。Gartner预计到2017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821 亿美元,其中IaaS 到2017 年实现复合平均增长率36.4%,是云计算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占比将从2013 年的27%提升至39%。而SaaS 到2017 年实现复合平均增长率19.2%,占比将从2013 年的67%缩减至56%。

之前我们已经指出,美国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业务模式和客户需求率先开辟云计算产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在技术、客户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华为等在资金、技术储备、潜在客户各方面颇具实力的巨擎。

互联网巨头成为IaaS 服务主力军

首先,IaaS 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在后期用户规模上来之后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互联网巨头和电信运行商已经有大规模的系统建设投入,甚至部分资源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出于空闲状态,基础设施资源充足,同时两者都有较多的技术积累和服务运行经验。其次,巨大的想象空间吸引了大量公司涌入公有云领域,为争夺客户,价格战在所难免,14 年3 月份亚马逊、Google、阿里云纷纷宣布降价,从2006 年开始,亚马逊云服务已经降价42 次。

由于上述原因,全美前5 大IaaS 服务提供商中Amazon 是互联网巨头,Rackspace、Verizon 和Centurylink 是电信运营商。

亚马逊作为Iaas 服务龙头近5 年收入一直保持45%以上的增长。亚马逊在全球有28 个数据网络,每个网络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保守估计其在全球有超过150 万台服务器。公司的高管曾在14 年透露公司客户数量超过100 万。由于在年报中,亚马逊并未将云计算服务单独列示,而是将AWS 业务、联合品牌信用卡业务和其他业务共同归结为“其他”类别。但这类收入构成应该集中在AWS 业务,所以以此估计,13 年其云计算收入接近40 亿美元。

目前SaaS 模式盈利不佳,但收入、现金流增长不断推升高估值。

目前SaaS 服务主要替代标准化程度较高的CRM 和ERP 产品。云计算服务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的软件行业,进入务实发展的阶段。2013 年全球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规模为1300 亿美元,按照上面的数据,我们估算SaaS 模式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17%,其中CRM、ERP 分别占有41%、12%的份额。在美国前6 大SaaS 云服务提供商中,有4 家提供CRM 或是ERP 相关的服务。

SaaS 模式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已是大势所趋。首先,新兴云计算公司收入规模增长较快。在CRM 市场中Salesforce 占据14%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SAP,但在ERP 市场中通过SaaS 云计算方式提供ERP 的公司Workday 等成长速度快。其次,传统软件企业转型步伐向前迈进。虽然2011-2013 年SAP 年报中披露的云计算收入仅有0.4、4.32、6.82 亿美元,相比其收入规模(220 亿美元)仍然较小,但公司14 年4 月宣布未来将全部采用SaaS 服务模式。

目前SaaS 模式盈利不佳,但收入、现金流增长不断推升高估值。传统卖软件授权方式在销售的同时就确认收入,相比之下Saas 模式按租用期计算,每期价格更为低廉。短期可能对软件企业收入、利润产生挤压,但长远看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软件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增长,能够避免销量大幅波动。另外,通过互联网模式与用户相连,相对传统的线下部署和维护,新模式对于开发后续的新产品、服务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国内云计算仍处于发展初期

国内云计算产业起步于2007 年,整体落后于欧美五年左右。相比2009 年国外的云计算创新和产业链就已逐渐成熟,云计算开始广泛应用,我国云计算市场现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完成完整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技术路线还处在百家争鸣的状态,多种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但从目前的IaaS、PaaS 和SaaS 三种云计算服务的参与者来看,与美国的参与者角色是一样的:IaaS 服务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形成资源池,所以也是以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和中国移动、联通这类的通信运营商为主;而PaaS 服务主要由百度、新浪这类的互联网企业提供;SaaS 服务特别是提供企业应用软件,需要熟悉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因此SaaS 服务主要由传统软件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软件企业提供。

国内云计算规模较小

我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根据Gartner 数据显示,2013 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3.53 亿美元,只占全球云计算市场1%左右,其中SaaS、PaaS 和IaaS 市场规模分别为1.79 亿、0.78 亿和0.96 亿美元,全球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8%、2.9%和1%。由于市场规模基数小和政府政策引导等原因,未来几年国内云计算产业将会迎来高速发展,2013—2017 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IaaS/PaaS 竞争激烈

虽然2013 国内IaaS 市场规模仅有10 亿元左右,但各大巨头纷纷安营扎寨。因为不论如何,信息化水平提升会导致对基础服务(如存储、计算、消息共享等功能)的需求持续上升,而云计算是大势所趋,所以国内的IaaS/PaaS 吸引了多方势力的角逐。首先是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既有BAT、盛大也有Amazon 的AWS、微软的Azure 等;第二类是运营商和第三方IDC公司,如联通、电信、世纪互联;第三类是IT 基础设施供应商,如华为和中兴。当然不少创业公司也积极投入市场,如Ucloud、Qcloud。

如同国外IaaS 应用,互联网企业不断搅动着市场。13 年5 月和12 月微软、亚马逊先后宣布其云服务正式落地中国,前者云服务由世纪互联运营,后者与光环新网、网宿科技合作,并公布了在宁夏建立数据中心的计划。在此之后阿里云服务在13 年12 月,14 年3 月、4 月、5 月共四次降价,阿里云总裁王文彬认为,未来云计算价格每年降低30%以上,目前阿里云服务器ECS 和云RDS 都向用户提供半年免费试用。另外盛大云、腾讯云服务也已经运行、百度的开放云服务正在公测。

运营商也先后开放公有云服务。中国电信09 年正式启动天翼云计算计划,之后先后完成6 省资源池部署,12 年成立云计算子公司,13 年正式提供公有云服务;中国联通旗下的云数据公司12 年投入运营,13 年联通推出“沃云”的公有云服务;中国移动从07 年开始启动“大云”研发项目,14 年6 月正式推出云产品。

IT 基础设施供应商也不甘落后。华为在11 年成立云计算公司,在北京、深圳、南京都设立了研发和运营机构,也在多地设立了独立的数据中心,已经在电商、互联网等领域拿下了客户;13 年中兴成立云服务子公司,自建6 个数据中心、与运营商合作13 个数据中心,主要为政府客户提供云服务。

我们认为云服务商开展IaaS 业务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

一是数据中心的资源,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等,这方面来看IDC 公司转向IaaS 业务有天然的优势,但国内的IDC 公司技术积累差、研发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资金量较少等问题,在向IaaS 业务转型上阻力较大;

二是软件开发的能力,需要云服务商用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技术人员,其于一般的产品软件和互联网软件开发又不相同,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大;

三是完备的服务体系,包括线上线下的线上资源、售后服务、运营经验等,这方面国外企业的优势更大,而国内在起步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

因此,我们判断拥有数据中心资源的运营商或IDC、具备强大技术和资金储备的互联网企业在未来IaaS/PaaS 市场胜出的概率较大,而创业公司会遭遇重重困难。

从发展方向上讲,我们认为电信运营商在政府云采购上获得订单的能力突出,而国内互联网企业主要受益于政府云采购拉动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满足的一般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从美国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政府采购云服务对云计算产业很很强的积极作用,其中IaaS 服务收益最多(主要由于需要减少很多数据中心)。国内电信运营商虽然在技术上相对较落后,但有很强的客户资源,尤其是政府及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而它们又是政府云采购的主要客户,这类客户很看重数据的安全性,对电信运营商有较高的信任。

国外互联网巨头,技术上领先,但客户资源上有很大的劣势,尤其在目前政府在各种领域想排除出外资企业的情况下,想获得政府订单难上加难,不排除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国内企业的客户资源加上外企的技术优势来抢夺订单。而国内互联网巨头在客户资源和技术上都处在中间,从目前的市场看,其争夺的客户集中在一般企业和个人用户。

SaaS 服务广泛应用在个人市场,在企业端仍在探索期

在国际市场,SaaS 按收入规模要高于IaaS 和PaaS。我们认为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对SaaS服务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将SaaS 业务向云平台转移而与IaaS 和PaaS 服务相结合。同时SaaS 具有随时随地可以向各种客户服务的特性,因此可以撬动传统软件服务不能覆盖到的“长尾市场”,SaaS 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收益前景广阔。

国内面向个人的SaaS 服务已经极为流行,但多以免费形式服务消费者。譬如网盘、网络笔记等应用已经使广大用户步入“端到端”时代。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 年国内个人云存储用户数已达到2.2 亿户,预计到2016 年将达到5.45 亿户。但作为“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实践,这些应用绝大多数采用免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针对个人的网盘空间在2T-10T 的范围内基本没有直接盈利的可能。以功能出众、价格低廉吸引客户,再将流量变现仍然是这类SaaS 应用盈利的主要途径。

相对个人端的SaaS 应用大范围普及,企业端应用有待商业环境的成熟。上文的数据显示,13 年国内SaaS 市场规模仅有10 亿元左右,如果除去个人端部分,可以说企业端的SaaS 应用基本上还处在探索期。具体来看,作为SaaS 市场的领先企业,金蝶友商网、用友伟库网、金算盘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中金蝶的云服务在国内走在前列。07 年金蝶友商网正式上线,开始提供在线财务软件。之后友商网分别和深圳电信、工商银行、中国联通合作,不断扩大用户群,11 年其付费客户累计突破4 万,13 年其SaaS 客户总数超过60 万。13 年金蝶董事长参加windows Azure 入华仪式,宣布与微软合作,随后金蝶基于Azure 推出了面向大中型企业的K/3 Cloud。14 年金蝶手机端移动应用——云之家宣布永久免费。目前金蝶云服务年收入约为8000 万元,友商网盈亏平衡、云之家仍处在扩大用户阶段。相比之下,用友、金算盘在云服务进展较慢。

那么国内企业级SaaS 市场爆发的阻力在哪儿?我们认为并非是技术而是商业土壤的培育。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对于企业而言如同资金一样珍贵,目前金融从业机构有资本金、负债率多方面严格的规范,其从业人员也有重要的监管和处罚条例,而IT 行业对于用户数据和隐私的保护没有专门的法律和监管支持,更是屡屡爆出用户数据泄露的问题。而我国IT 支出较多的领域集中在政府、金融、电信及主要的国企,其资金敏感性相对较低,但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极为重视,公有云的数据一般都放在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中,也就是企业的防火墙之外,企业失去了对数据的控制权,所以在没有充分的安全保证下,也会比较谨慎。

如何破解数据安全难题:从私有云、混合云到公有云

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我们认为作为信息社会的“电力革命”,云计算必然是IT 系统的大方向,向新模式转型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认为“私有云—公有云”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简单讲,公有云是面向广域范围内的服务对象的云计算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将其所应用的程序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共有云平台上,其一般具有社会性、普遍性和公益性等特点(主要用于个人及成本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私有云是指为自身需要所建设的云计算服务模式,适用于私密性要求高的组织自己运营并使用的云服务平台。混合云是企业的不同IT 系统分别使用私有云和公有云构架。

这种模式解决了数据安全性的隐患。既然政府和金融、电信等行业客户对于经营、管理数据高度重视,起初可以搭建安全性和可用性更高的私有云,之后随着公有云市场逐渐成熟、其可靠性得到验证后将不同业务系统先后向公有云平台迁移,当然完全可以将核心系统保留在私有云平台甚至传统的机房当中。

10 年IDC 的市场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认为公有云服务很难满足自己对安全监管的要求,对企业而言私有云提供的是优势在于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都可由自己控制,因此相比公有云,私有云更容易在国内落地。对于私有云服务商,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为根据下游客户需求,提供云计算硬件设备、云计算系统搭建及后期维护等服务,以获取相应的业务收入,我们认为私有云主要在政府政务、银行、电信、医疗等对于数据安全要求较高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高。

云计算渗透把握四类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在网络宽带成本显著下降的有利条件下,美国互联网公司整合了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开创了云计算模式。这种按需所取、按量收费、灵活部署、动态调用和扩张的IT 构架已经开始逐渐被市场接受,目前美国的亚马逊、Salesforce的云服务年收入都在40 亿美元左右,而且行业中其他IT 厂商也纷纷效仿,全球云计算市场仍将持续稳定的增长,云计算是大势所趋基本是市场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IaaS/PaaS 前期大量的资本投入,还是SaaS 为争夺客户而制定廉价的租金,公有云在前期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但随着客户规模的提升,该模式能够获取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通过网络连接企业相比线下的软件授权也开辟了后续推广新产品和服务的空间。所以美国资本市场对于这些云计算厂商十分宽容,收入、现金流持续增长的云服务公司都具备十分可观的市值。

国内的云计算仍处在发展初期。国内外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多方参与令IaaS/PaaS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SaaS 在个人端已十分流行,而企业端的SaaS 应用仍未有大的突破。我们认为云计算的继续推广,将会催生4 方面的投资机会。其中第一类可以更多的归纳为基于传统业务进一步延伸,第二类到第四类的相关企业的传统业务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云计算模式的影响。对于这些企业,从公司战略到执行,其转型的成效将是其价值重估的关键。

浪潮、曙光、华为将受益于企业私有云、混合云建设

政府和大型企业如果沿着私有云、混合云的途径逐渐向公有云过渡,那么IT 构架必然对虚拟化等技术有直接需求。我们认为具备自主产权虚拟化及管理系统的私有云供应商会有较大的优势。因为如果采用纯商用的技术,难以做到成本合理控制;全部采用开源系统,在技术上有受制于人的风险。因此,在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被多次强调之后,华为、浪潮信息(000977)、中科曙光(603019)相对国外厂商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当然系统集成商仍然会参与到企业私有云的建设当中,但我们认为其技术优势并不突出,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也不如基础软硬件公司。

世纪互联、光环新网等IDC 联手互联网巨头提供IaaS/PaaS 服务

第三方IDC 在公有云领域突破可以有两个方向:一是自主研发相应的技术,并在业务模式推出IaaS 服务。二是利用自身IDC/ISP 牌照资源,与国际云计算巨头合作。目前相对自主研发和推广IaaS,与国际厂商的合作在市场上推进更为迅速。世纪互联为微软Azure 云计算提供运营,共同开展微软蓝云公有云服务;亚马逊则选择了光环新网和网宿科技作为基础资源提供商,光环新网已经向亚马逊提供了180 个机柜服务。我们认为世纪互联(VNET)、光环新网(300383)、网宿科技(300017)能够与微软、亚马逊等巨头联手除了牌照资源,也反映了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这种联合模式在IaaS/PaaS 市场也会成为重要的参与者。而自主推广公有云既有可能对传统业务造成负面影响,还要面对阿里巴巴、腾讯的直面竞争,所以困难会更大一点。

金蝶、用友仍是企业级SaaS 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来看,国内企业级SaaS 服务主要来自传统软件公司转型。从全球范围看,目前SaaS 服务主要集中CMR 和ERP等对传统软件的替代上。国内传统软件转向SaaS 服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本土化,由于政府有加强国产替代的意愿,所以国外SaaS 服务有政策壁垒;其次,国内IaaS 服务和PaaS 服务逐渐完善,金蝶就基于微软Azure 向大中型企业提供K/3 Cloud 服务。

根据上文我们对国内SaaS 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参与厂商的对比,我们认为传统软件向SaaS 服务转型的企业中,金蝶国际(0268.HK)、用友软件(600588.SH)仍是推动市场的主力。如果对比美国SaaS 服务的发展,评判这类企业的云服务应该从收入规模、客户规模为出发点,因为短期盈利会有困难。

第三方运维厂商转型是长期选择

无论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不论是通过分布式处理、增加冗余还是通过虚拟化、动态调用,最终的目标和特点是实现IT 系统的高可靠性、易扩展、易管理。传统不同的业务系统相互垂直、相互独立的“烟囱式”构架最终会向云计算模式转变,这会导致数据中心的运维趋向集中化、智能化。

所以我们认为银信科技(300231)、天玑科技(300245)、荣科科技(300290)等第三方数据中心运维厂商有转型的动力。14 年3 月天玑科技设立上海天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推出数据库一体机,14 年9 月荣科科技发布非公开增发预案,将募集资金中7000 万元用于投资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未来这类公司可能会有不断的动作和尝试,也会产生相应的投资机会。

风险因素

市场中云计算服务出现系统故障或数据泄露,导致国内客户取消或者推迟购买云服务的计划。

IaaS/PaaS 目前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如果价格战继续延续,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从而受到监管。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