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6-12-10 10:11:420

互联网思维的六大核心环节:

用户需求、大数据,关键词、关系链、个性化、用户体验

当下,互联网大行其道,市场和用户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谈到互联网思维,很多同学都会不明觉厉。如果你与别人沟通,不提及乔布斯的名言警句,不谈到BTA这几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你都不好意思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圈子里混。

其实,在笔者看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技术流、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来创造用户需求、随时随地与用户互动,快速生产和迭代自己的产品,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从而达到企业的品牌和销售都赚得盆满钵满的目的。互联网PC时代,人们可以找各种机会上网;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人们已经随时随地在线,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

提到互联网思维,我们不仅会想到全球互联网巨头Google、苹果、百度、腾讯、阿里,也无法跨越用户需求、网络关键词,互联网关系链、网络大数据、以及个性化定制、用户体验,这六个互联网营销的核心环节。我们来看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都是如何利用这些关键词,来做好互联网营销的。

一、互联网营销的用户需求:激发潜在需求。

乔布斯曾经说过:“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呈现在他们面前”。

在传统零售商业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于是策划和媒介主导一切,好的内容好的创意,在主流渠道上不停的狂轰乱炸,就能让消费者买单。传统商业时代,品牌和广告公司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考虑,消费者应该会需要这个、消费者应该会需要那个,他们应该会喜欢我们这样提炼及展示的产品卖点。于是,有需求的用户,只能通过特定的渠道来寻找及购买他们想要的产品。于是,P&G、脑白金这样的品牌走进了千家万户。

然而,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任何一个产业,供应链采购变得透明化;技术和研发,只要你有心寻找就能获得相应的人才和专利。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渠道、太多的品牌、太多同质化的商品,让用户眼花缭乱,他们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这时候,一部分聪明的商家,开始利用web2.0与消费者互动,更是利用SNS、微博微信新媒体,来走进用户的生活,走进用户的内心,用科技、人文、艺术、发烧等等词汇,来勾起用户心底的需求。

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我们不是根据用户需求来定义产品,而是根据颠覆式的创新来激发人们内心的需求。2013年,全球知名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一共募集了4.8亿美金。每一款募集的产品,都真实的调动了互联网用户的内心渴望。一款名为Pebble,配备一个电子墨水屏幕的智能手表,可支持[[and]]roid和iOS两大平台智能手机,能显示电话、短信等信息。单单是这款产品,就通过众筹网站Kickstarter获得近7万名投资者的支持,融资额最终超过1000万美元。

二、网络关键词营销:精准定义企业目标用户。

在互联网思维还没有出现之前,是没有关键词一说的。关键词,代表的是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地域的用户,他们之间的共性。比如,对手机硬件略有研究,一直观望智能手机,却又舍不得买苹果三星的互联网用户,最终被被小米手机的“发烧友”关键词深深地打上了烙印。

自从有了Internet技术,再远的距离都已经不是问题,整个世界开始扁平化。我们通过互联网用户复杂的个人特点、上网习惯、网络消费行为分析,我以精准地知道,互联网消费群体的购买频率、品牌喜好、购买行为、购买方式,等等综合的精准数据。百度一下,Google一下,关键词竞价排名,最热的关键词推广,一个点击就要数十元,因为他排在数亿网民打开搜索网页就能看到的最显著位置。

2013年,我们看到自媒体兴起、正能量被激发、大数据频繁提及、土豪开始走红,4G也将来临、可穿戴设备大量涌入市场、微博微信和微视更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环绕大家的工作。

于是,用互联网思维来经营产品的企业,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企业品牌的关键词是什么?产品的关键词是什么?用户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围绕关键词做品牌(讲故事)?如何围绕关键词做产品(产品定位)?如何围绕关键词经营用户(体验、口碑、售后服务)?

于是,用互联网思维来经营产品的企业,开始用关键词来寻找互联网用户。他们开始使用,占据整个网络50%以上的80后90后喜欢的关键词跟他(她)沟通。80后90后喜欢的品牌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产品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媒体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价格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互动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体验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口碑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购买关键词是什么?80后90后喜欢的服务关键词又是什么?

终于,有一部分用互联网思维来经营的企业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在互联网上,锁定你的目标用户,聆听他的声音,认同他的观点和建议,请他参与你的企业产品研发体验及推广,然后再不断的夸他、夸他......最终,这个互联网用户,就成为你的品牌(产品)的忠实认同者和铁杆的粉丝。

三、大数据营销:深度挖掘互联网潜在用户。

提到互联网营销,必须要提到的就是大数据营销,通过复杂的数据分析,我们能精准地找到互联网用户,促进产品的在线销售。2012年双十一,天猫商城发起的一次购物狂欢活动,在短短24小时内带来19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2013年双十一,这个数字升级到350.19亿人民币。销售的背后,来源于天猫商城上亿用户的大数据精准营销。

四、关系链营销,SNS、微信、微博、微视的关系链营销。

早在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Milgram提出的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在优化的情况下,你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结识任何你想要认识的人。在互联网上,通过关系链营销,我们发现“六度理论”变得更简单,你可以通过微博直接私信或者@李开复,你也可以通过微信微视看到刘德华李冰冰最新的动态。

企业的市场营销推广人员开始考虑,我们的企业或产品品牌,体现的精神和个性是什么,这个品牌(产品),对于我和我身边的人有什么关系?该品牌(产品),对于我和我身边的人的价值是什么?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在用这个品牌(产品)吗?互联网上,我的同龄人们,都在议论这个品牌(产品)吗?互联网上,媒体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评价如何,口碑如何?互联网上,用户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评价如何,口碑如何?互联网上,名人明星,意见领袖,发烧友、极客,是否都在用这个品牌?社会化传播中,大家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质量和体验评价如何,口碑如何?

让我们继续来看看小米手机的互联网思维:

小米:极致、高性价比、发烧友手机;

小米:我的亲人朋友都在用,我也想用;

小米:互联网抢购很难抢,我也想抢一部;

互联网上,发烧友们,都在议论小米手机;

互联网上,媒体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评价还不错;

互联网上,用户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评价还不错;

互联网上,名人明星,意见领袖,发烧友、极客,有部分群体在用这个品牌?

社会化传播中,大家对这个品牌(产品)的质量和体验和口碑评价,都不错。

五、个性化营销:互联网上的个性化品牌,迎合了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

淘宝,是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C2C销售的起源地,很多服装的淘品牌,都因为其独特的产品、个性和服务,获得了互联网新生代消费群体80后90后的喜爱。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茵曼(棉麻艺术家)、裂帛(向内行走)、韩都衣舍(没空去韩国,就来韩都衣舍)、阿卡(梦想会喜欢)、初语(世界是我想象),这些双十一销售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互联网淘品牌的崛起,无疑都是精准定位,做个性化细分市场。这些互联网新生代品牌,还牢牢地激发了80后90后互联网用户喜欢自由、追逐梦想、安享舒适的内心小宇宙。

我们再看看移动互联网领域,百分之百公司率先在行业提出“开门造车”理论,第一家推出企业自有C2B平台,并根据互联网用户投票的真实需求,先后推出100+个性定制手机(为音乐粉丝定制100+水木年华、为京东用户定制100+V5、为迅雷会员定制“100+雷鸟”定制手机、携手电影《怒放》为影迷定制100+怒放群星定制机),智能手机的个性化定制,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和用户支持。

再看看这些品牌、从前台展示到后台体验,从网络客服到订单支付,细到每一张图片、每一个Banner的设计,都做了精心的布局。围绕用户需求、与用户真诚沟通,激发用户潜在真实购买欲望。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推广到线上销售,每一步,都以用户为核心。互联网思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迅速崛起的个性化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

六、用户体验,互联网营销中最最关键的一条。

说了那么多自己的体会,回到原点,即使你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通过关键词大数据找到目标用户,提供了企业产品。但在互联网上,这并不意味着一切。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营销,最为关键的,还是用户体验。如何让用户有好的体验,成为你品牌的忠实拥护者,这就需要你在产品研发的最初阶段,就秉承互联网精神“自由、开放、共享”,让你关注的互联网用户都参与进来。聆听他们的声音,根据他们的建议对产品进行迭代改进,最终让用户有好的品牌体验、产品体验、购买体验,才能让互联网用户无偿地为你做口碑传播的品牌大使。

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都能用心去学习和体会神奇的互联网思维,让企业互联网营销马到功成!

(责任编辑:蒙遗善)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