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云上贵州”之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7-15 17:39:170

贵阳发展大数据,主要目的是要在经济上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更有效的数据管理来服务民生,发展移动医疗、精准扶贫、灾难预警等事业。但数博会期间的观察表明,政府的积极推动与民众的认知之间还存在较大落差

为了开好2016年5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下文简称数博会),贵阳全市调休。周末是个上班的日子,蒙蒙细雨中的这座城市,主干道被汽车塞得满满当当,出租车的车顶显示屏上不停地滚动着“相约贵阳数博会”的字幕。

本届数博会由国家发改委、贵州省政府主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将大数据誉为“钻石矿”。

商界大佬马化腾、李彦宏、郭台铭、迈克尔·戴尔等悉数现身。数博会以企业为主,邀请了华为、阿里巴巴、戴尔、微软等来自全球的300多家厂商参展。6个展馆分别从大数据创新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等角度,向公众展示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1000多项新技术。

不明所以的人可能会感到意外,贵阳作为位于西南一隅的一座省会城市,何以获得商业和科技感极强的大数据博览会的主办权?其实,这座城市已经为此酝酿了很长时间。

“云上贵州”之梦

2013年,北京市委常委陈刚调任贵阳市委书记。凭借其此前在中关村工作的经验,陈刚提出要借助中关村的优势与经验,帮助贵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从2014年起,贵阳通过与北京中关村的“京筑合作”,多次在北京、深圳举办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形成“总部在北京、基地在贵阳”的互动。

2015年,贵阳搭建数博会平台以吸引企业和人才进驻,工信部将贵阳正式列为全国唯一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区。同年,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至2015年,交易金额突破7000万元。

进入2016年,腾讯、浪潮、思科、IBM等大型企业落户贵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微软、戴尔、英特尔等机构与贵阳合作的云/大数据平台孵化基地作为首批项目,入驻贵阳大数据创新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政府方面,11个国家部委,10多个行业、20余家企业集团也已将数据中心放到贵州。

贵阳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不遗余力。2014年,贵阳市实施了22个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项目。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3年的450G增加到目前的1500G。力争到2017年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000G,2020年全省城区光纤接入,城市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50M。

贵阳云计算中心、经开区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基地等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已经超过2万台。目前,贵阳市区正在建设“全城WiFi项目”,三年内实现无线WiFi全城覆盖,为此,贵阳每年需要付出50亿元的运营费用。贵阳市围绕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开展建设“七朵云”,旨在利民便民,完善公共服务。

但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并没有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贵阳发展大数据?

除了气候好、电力充足、水资源丰富、地质灾害少、成本低廉等常见的理由外,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与进驻贵阳的企业代表都表示,来自政府的强力推动,才是贵阳大数据发展得风生水起的主因。

2015年,贵州省GDP达到10502.56亿元,同比增幅达10.7%,但GDP总量在全国还是排在了第25位。贵州大学西部研究中心主任洪名勇表示,长期以粗放的资源开采为主,缺乏现代工业结构,使得贵州经济难以快速增长。贵州试过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如今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的情况下,借大数据实现经济上的“弯道超车”,是最近的一次尝试。

贵州几乎是集全省之力在投资大数据产业。除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最直接的例子莫过于,它是全国率先开放政府大数据的地区。贵州省颇为激进地规定,除非有特殊需求,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行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不再自建机房,政府数据统一存到云上,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的云平台——“云上贵州”,初步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

拥有丰富数据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零售、物流等领域,而参与数据交易的提供方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在中国,政府掌握着最齐全、最庞大与核心的数据,它们的价值不言而喻。

以“云上贵州”的智慧交通云为例。一般来说,交通运输厅掌握省内高速路、重点车辆等数据,而市内交通的数据更多由公安交警系统掌控,两者的互通较难做到。智慧交通云的目的,在于打通公安、交通、气象、国土等部门的数据,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调,直观分析整个贵州的交通信息。试想,假如滴滴、易道、优步等打车软件能以某种方式使用这样的数据,创造出来的经济利益将会是相当可观的。

贵阳作为全国第一个开放政府数据的城市,愿意用这么大的力度引导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试验、练手的机会,这对所有想在大数据浪潮中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大数据并非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它是一种工具,与云计算、智能工业、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短期内,对GDP的贡献也不会太大。初期政府的培养扶持固然重要,但要想实现商业化盈利,一味地由政府推动主导无法长久,需要市场起决定性的资源配置作用。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贵阳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在多项产业落后的前提下,政府同时承担了管理与引导的职能,先提出“坚定不移的”大数据战略,再利用它吸引企业与投资,希求后续的蓬勃发展。

仔细看数博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标题均可谓锣鼓喧天:“西部省份的大数据崛起之路” “共赴大数据盛宴”“贵阳骄傲”“中国数谷崛起黔中”“以创新带动变革,以创新推动发展”……但身处这个城市的现实当中看这些热闹的提法,总让人觉得,台子搭好了,唱戏的人却还没有来。

大数据“过热”的背后

国家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在建和新建的大型数据中心超过260个,建设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目前地方政府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涨,贵州、北京、上海、广州、陕西等地,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在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贵州和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不缺水和电,也不缺完善的基础设施,缺的就是人。

近日,《贵阳市大数据“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贵阳市将选拔培养大数据领军人才10名以上、大数据创新人才100名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大数据优秀人才1000名以上。同时出台的还有《在筑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试行)》。

为了扶持创业孵化器,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产品,贵阳还启动了“痛客计划”,旨在为创业者和资深业内人士创造交流机会,使前者了解市场的“痛点需求”,让产品更接地气,提高创业质量。

出身于贵州的中科院院士梅宏认为,我国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应有的数据人才及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巨大,亟须大力发展面向大数据的交叉学科,加强人才培养。

贵阳市政府对人才短缺有着切身的认识。但政策扶持,金钱鼓励,单纯降低生活成本,早已不是吸引人才,特别是年轻创业人群的主要手段。愿意进入创业公司或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是最渴望改善自我的一群人。他们的消费欲旺盛,社交需求高,随时随地渴望新鲜事物,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提升有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与世界相连,需要这个城市具备足够的选择余地,并让他们轻易找到同好。他们选择的城市,必定是商业资源集聚度高,品牌多元,社交空间多,交通方便,开放,好玩,包容的地方。

目前西南地区的城市枢纽是成都和重庆,虽然沪昆高铁、渝黔高铁今明两年就会开通,届时会为贵阳人员流动带来更多机会,但就城市吸引力与发展潜力与竞争力来看,贵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贵阳发展大数据,主要目的是要在经济上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更有效的数据管理来服务民生,发展移动医疗、精准扶贫、灾难预警等事业。但数博会期间的各种观察表明,某种程度上,政府的积极推动与民众的认知之间还存在较大落差。

货车帮是一款手机APP,志在解决货车跑车返程的空车问题。司机可以在出发前通过手机发布出行消息和返回时间,然后寻找回去时可以捎回的货物,从而节约物流成本与燃油费。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应用去年一年节约了100亿元燃油费。他们的展位邀请了两个外国肌肉男模,从早上10点开始,排队与他们合影的人就把展台围得水泄不通。10秒钟的剪刀手快照后大家笑靥如花地离去,却并未在货车帮的展位多作停留。

同样火爆的还有HTC、戴尔等厂商的虚拟现实游戏互动区、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技术区、乐视汽车展台和京东虚拟试衣间等,为了等待对这些新鲜玩意儿几分钟的体验,都要大排长龙。记者询问排队等待的人,大数据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很多人都谈到全城WiFi、打车软件。还有人问,大数据是不是和统计差不多。另外一点是,他们都说很想见马云。

人才的缺失,政府声势浩大与破釜沉舟的态度,普通民众对该产业的感受,都令人感觉这项产业与这座城市的气质不符。中国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存储、管理和并行处理等环节的研究,都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数据开放所带来的隐私问题,所需的配套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如何建立,都是这个产业未来稳健发展所需要考虑的,也都是贵阳看似还来不及考虑的问题。

对于全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说,大数据概念持续升温,存在“炒作”现象,各地大数据的投入也存在“过热”问题。

梅宏指出,在大数据热潮中,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上马大数据平台建设,甚至不顾自身应用需求和环境约束盲目上马,已出现超前投资、重复投资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大批数据中心利用率不高,消耗能源却惊人。据统计,我国各类数据中心的总体耗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几乎接近三峡大坝全年的发电量。

在对大数据“钱景”的疯狂追捧下,大数据的数据处理技术等研究,显得分外“冷清”。大数据的出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并行处理等众多环节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现有的数据管理和处理技术很难满足需求。

“我国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与处理技术主要依赖国外开源软件,大数据分析基础与核心算法也基本源自国外学术界。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政府与行业应用由于数据开放程度低而明显滞后。学术界核心技术与算法理论研究大多围绕具体应用,基础理论和底层共性技术深入研究偏少。”梅宏说。

“我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如果能形成自主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将使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竞争中占得先机。” 梅宏建议,加大研发力度,形成自主基础技术产品体系。

当然,任何城市都没有理由因为先天的限制或目前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发展,但要真正让人把大数据与贵阳联系在一起,这座城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