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传统产业大数据融合面临挑战 同时也是一个大的机遇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6-12-15 16:32:440

“传统产业必须跟互联网连接,必须走一个新经济的道路,在坚持做优质产品的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革新,这就是不会被颠覆的新机会,要用互联网给传统农牧企业探索出一条道路来。”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早前的这段话,如今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5月中旬,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亩田”)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构建“互联网+产业链”的协作新模式,为传统食品生产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增添“互联网+”元素;

5月29日,新希望集团又举办“希望之光”计划启动仪式,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农牧垂直领域的创业孵化计划,启动“互联网+”发展引擎……

变革序幕拉开,动作频频。有分析认为,通过拥抱互联网,新希望集团将可能借此转型成为一家打通农牧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重构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但对于和一亩田的合作,也有业内人士注意到,预期的利好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双方在现实合作中的契合度。此外,农业领域内一直存在的物流运输顽疾、农产品(000061,股吧)标准化等问题,是否会在互联网因素的推动下得到顺利解决?一切还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新希望集团的六和公司是中国农牧产业集群的农业龙头企业,从养殖端到终端食品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一亩田则是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交易大数据、食品安全追溯等领域具有优势。

而对于新希望与一亩田之间的此次合作,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并没有感到丝毫惊奇。

马文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早在十年前,中华食物网就已经开始和新希望联手,在采购和销售环节上引入互联网元素,如今新希望同一亩田之间的合作,可以说是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为深入的探索。

据悉,此次新希望和一亩田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首先,新希望与一亩田将在原材料采购端和产品输出端展开合作,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的协作效率,使得从原材料到生产到用户的产业进程加快;其次,借助一亩田的互联网手段和产地优势,新希望或有望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和流通环节成本;第三,新希望与一亩田还将展开产业链大数据合作,使传统农牧业链条从以生产为导向,进一步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从而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

“一亩田在农产品对接流通、农产品大数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平台优势,新希望传统农牧业生产基因,再加上一亩田的农业电商基因,将为新希望在未来畜牧业产业重构、消费端数据营销管理、产品溯源等领域注入更多的想象空间。”六和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曾公开表示。

据称,双方将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农牧业采购、加工等产业链和互联网O2O模式的深度融合,并将以食品安全和可溯性为合作基础,共同探索农牧产品全产业链的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

双方融合将是最大挑战

“一亩田是一个新兴B2B农产品交易平台,近一年时间发展较好,此次或许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战略合作,甚至可能是新希望在投资一亩田后所作出的战略性事件的传播。”新农商学院创始人辛巴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辛巴认为,一亩田在一些优质农产品的原产地建立了诸多服务站点,主要是搜集一些原产地的农产品信息,再用互联网方式实现信息对称和交易;目前新希望可能在采购和流通端还没有实现一个完全的产地互联网化,因此它可能更加希望借助一亩田的信息平台优势,来实现优质原产地的直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战略合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目前双方看起来是各取所需互补长短,从价值的匹配度来看颇为契合,但对于实际效果而言,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来进行证明。”辛巴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亩田的网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所谓的大数据融合可能会存在一定阻碍。”

辛巴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除非两者之间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否则所谓的大数据融合也很可能将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际性意义,因为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一些核心数据很难真正拿出来进行分享。

“从管理和技术层面来看,六和同一亩田之间的合作,可能都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唯一的担忧是两家合作是否会无疾而终。”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马文峰看来,一亩田的现有框架是否和新的需求相匹配、技术方面的问题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其实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目前的最大问题,还是双方管理层之间的认可问题,即是否能够达成共识。

“合作前景好不好,除了看两个公司之间的基因是否匹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双方之间的沟通磨合,到底谁是主谁是辅,如果这个关系搞不清楚,很多计划都将难于有效推进。”中润汇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徐浩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法治周末记者也就上述问题致电新希望集团,截至发稿时,对方并未给予回应。

面临众多传统问题考验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互联网因素的融入可以为传统农业发展提供较大助力,但一些固有的突出问题,如冷链流通不发、流通损耗大、环节流通、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等,仍是大多数企业进行农业“互联网+”布局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

速途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春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互联网+”布局,并不是仅仅把产品搬到互联网上进行销售那么简单,鉴于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特点,事实上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而如何去制定合理规范的标准以及执行方案,这一点仍需要企业不断去实践与摸索。

郑春晖还指出,困扰农产品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还在于物流配送环节,怎样提高配送效率、减少损耗才是发展新型农业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

“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仍主要集中于物流配送环节,流通费用高是一大固有顽疾,通过融入互联网因素,加大信息沟通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改善作用,但根本原因恰恰源于当前物流体系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现状,但这又不是仅靠一两家企业进行合作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马文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此外,宋清辉还出,发展农业“互联网+”不但会面临冷链流通等问题,像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高度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否实现等问题,也都亟待思考与解决,因此布局农业“互联网+”其实并非易事。

“对于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可以用前景广大、现实艰难做一个总结,农业问题本身太复杂,不是用简单的一些互联网工具和思维就可以解决的,新希望同一亩田的‘互联网+’试水的未来发展前景,同样适用于这一结论。”宋清辉表示。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