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中外P2P风控模式对比及国内P2P盈利困局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1-27 16:27:220

网贷平台的高速发展和高风险客观并存,国内平台的运营模式中信贷风险的增加和线下开拓成本的加大,导致众多平台濒临破产。当前,P2P平台回归信息中介定位的呼声日益高涨。不过,网贷平台回归纯信息中介的发展仍受到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

第一方面是中外P2P风控模式的差异,前一段时间我和国内同行一起去了趟英国,与ZOPA等当地P2P公司的CEO进行了深度对话,深刻地感受到的魅力与活力。相比之下,中国P2P平台在运作模式和风控技术上与国外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第二方面是国内P2P行业破解盈利困局一些感悟。国内绝大多数P2P平台虽然现金流可能是正的,但如果严格按照会计审核来评定,几乎没有盈利的,国内P2P的苦只有从业者自己清楚。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实现行业的长线发展呢?我将根据放内部分享要求,结合玖富实践具体来说一说实际感受,不评判对错,仅供同业参考分享。

中外P2P行业的差异

P2P起源于英国,这种模式创始鼻祖是英国一家叫ZOPA的网站。ZOPA成立于2005年,10年间一直坚持个人微额信用借贷,现在ZOPA的估值是英国P2P最高的。P2P兴起于美国,经过衍生和发展,P2P模式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较多的类型,LendingClub、Prosper都是知名企业,欧美P2P公司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属于高科技行业,更多地强调了互联网背景,他们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叫做“另类金融”“市场借贷”,其存在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种补充。而中国的P2P多强调金融属性,很多都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包括银行背景进军P2P,科技含量不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在12月12日首个成功登陆纽交所、全球最知名的P2P平台LendingClub。LendingClub的IPO价格为15美元,上市首日行情火爆,涨幅高达56.2%,收于23.43美元,当日市值达到85亿美元,以漂亮的成绩单完成了首秀。6天之后,股价一直上升,轻松破百亿美金,而国内安全软件360同期为70多亿美金,同日上市的陌陌除了首日上涨外,一直一路之下。整个朋友圈都被lendingclub刷屏了。

美国这家“重量级”P2P公司的成功上市,让国内的P2P网贷行业异常兴奋,似乎看到了“远大的未来”。那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能否产生中国的LendingClub呢?我认为差异太大,不能盲目乐观。LendingClub成功上市,也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很多条件在中国尚不具备,比如相对完善的征信体系、苛刻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的金融监管机制、平台完全不承担风险等,对此,中国的P2P公司无疑还是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解决行业发展中的诸多瓶颈,尤其需在模式定位、风控环节上“严格把关”。

以LendingClub和ZOPA为例,我从贷前、贷中、贷后分别就中外风控差异为大家做详细的分析。

1、贷前:国外P2P线上操作一体化、国内P2P多采取人海战术

在贷前征信数据的采集上,国内大多数P2P公司都是主要做线下模式,这与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P2P的互联网概念相对较弱,更多是一个网站。中国千人员工以上的P2P平台不在少数,有些知名平台员工总数甚至超过了万人,以人数优势占领着线下获取客源、调查取证的市场。刚刚上市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充其量也只有几百个员工,最近刚上市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平台ondeck

只有369人,zopa只有65人,大多数英国的P2P公司员工在20-30个人,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是线上完成,也就是纯线上的网络借贷,贷款申请、投标、风险审核、贷款发放都在线上进行,企业只是提供一个撮合双方交易的信息平台。这种成本结构的不同导致中外P2P公司在很多做法上有较大差异。当然,这跟中国的信用环境有很大关系,海外的P2P整个信用审核等手段都是以线上系统化为主,但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则以线下审贷人员的经验为主。在贷前差异这部分,我还得强调一个国内外p2p公司在用户信息数据获取方式上的不同。在国内,大多数P2P平台申请借款人的数据是用户自己提交的,所以在真实度上会大打折扣,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风险;而国外的做法则多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购买第三方数据等方式获取,相对保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效率。

2、贷中:国外P2P重信用评级、国内P2P看金融流水

国内外P2P在贷中的区别主要是,国内P2P平台更偏重金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加入平台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资金兜底保障,而且用户大部分信用审核的风控偏重银行卡交易等流水的审核,金融特性的分析特别重;国外P2P公司则特别强调用户的信用记录,他们会运用信用评分给借款人分出几个等级,使出借人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借款时限以及能接受的贷款利率提供贷款。这种区别直接带来国内外P2P平台在具体操作上的差异。比如,国内整个P2P行业中,信审人员占比非常大。国外的P2P企业,拿ZOPA公司来说,公司总共有65人,其中只有20人是风控人员,而且这20人身兼风控与客服于一身,而中国P2P企业的风控人员和客服是完全分开的。这就会使国内P2P的企业加大雇佣员工的人数,对于平台成本的控制和效率也是非常不利的,这一点我在后面平台如何实现盈利模式重点讲述。

此外,英国zopa提到他们选择的客户往往也是银行信用比较好的客户,平台只是比银行更有效率、更便捷、更便宜,为客户创造价值,做了10年的zopa不良率只有1%。对比国内P2P多做所谓银行不做的不太好的客户,定价更高,不良高,也有明显不同。

3、贷后:国外P2P信息透明点对点、国内实属“伪P2P”不规范

在贷后差异上,国内P2P平台的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完全透明的,目前,国内众多P2P平台都在强调信息透明、充分披露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平台出于不同的目的,针对每笔交易的信息披露都十分有限,有些甚至连借款人的基本信息都写得十分模糊。但是国外P2P企业会让所有的借款客户知晓出借人是谁,国外P2P运营的理念是,平台需要让出借人充分知道他把钱借给谁了,信息越清晰、越透明,违约率越低。目前国内P2P行业最大的危机,这种信息的极度不透明,是个地雷,随时都会引爆,而且无法自证。我们的P2P,从来未曾公开过任何形式的资产质量报告,即使有坏账率也都是自己报的,缺乏公信力。还有非常多的平台还在用居间模式,这个就更加会造成一些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说,中国的P2P平台中真正做到纯粹的点对点的几乎没有,是“伪P2P”。贷后催收部分,国外更多采取外包催收,运用很多科技手段,黑名单共享;而国内更多还是雇佣大量催收人员,黑名单也完全不共享。

在贷前、贷中、贷后,英美P2P更多引入众包、科技手段,有生态圈模式,而国内P2P`更多自己封闭来做,很重、很累、很费人。

LendingClub的运作模式

像LendingClub这样的公司,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有着良好信用记录的人群,他们是金融齿轮赖以运转的主要推动力,虽然贷款者也要缴纳相应的贷款利息,但是这个位数的利率远比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所要求的利息要低得多。投资者在这里可以按照信用打分和风险指数来分类浏览各种贷款者和贷款项,LendingClub为投资者定制和开发了具有金融行业标准的风险控制的交易平台,投资者所缴纳的手续费基本在1%-4%。我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在贷款群体的定位上,国内P2P网贷模式的主力借贷群体是很难在统金融机构迅速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主以及工薪阶层甚至学生群体等。这类用户被传统金融机构视为资产状况不好、信用度和还款能力较差而“拒之门外”,继而转战到P2P寻求资金来源,这与国外P2P审批通过的用户群体大相径庭。

借贷者在LendingClub的网站里可以填写好个人信息和相应的预贷款额,一般都是在1000美元到35000美元的范围之内的小额贷款。LendingClub作为平台和服务提供商,会根据这些贷款申请者的信用记录、预贷款额度以及还款能力等多种因素来对其进行贷款风险级别的认定,随后会更进一步根据其贷款额确定相应的利率和手续费等。

投资者在网站上可以根据各种贷款项的信息和LendingClub对其进行的各种信用和风险方面的评估进行浏览和搜索。还款利率是LendingClub制定的,投资者无法进行调整,但是投资者可以自行决定投资数额,一个投资者可以同时对多个贷款人提供贷款,这给投资者很大的灵活度,类似于股票等金融产品的投资组合,但是风险更可控。投资者的收入全部来自贷款利率,对了利率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借款者的信用记录和目前能够承受的还款能力,以及贷款意向等,而平台的利润主要来自对贷款人收取的手续费和对投资者的管理费。

国内P2P行业现状

在国内的P2P领域,普遍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有效进行风控审核这个命题,使得国内绝大多数P2P公司都采取了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变形”。这就是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无法脱媒、需要它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它在本质上成为了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了“影子银行”,通过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而且大多公司尚未真正实现点对点模式,流动性风险、居间人资金风险等都依然存在。

中国最早起来的一批P2P,最开始都是从搭建交易平台的思路入手。但发展到后来,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竞争开始加剧,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各个P2P都逐渐开始介入平台交易之中。介入方式主要就是对投资人的资金保障本金,部分P2P甚至保障利息,这种行为应该是一个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P2P很难成为一个公共的、相对独立的信息服务平台,因为它把自身的信用放入其中,使得很多出资人更多依赖平台信用进行放款。这就导致信息中介成了一句空话。

国内P2P行业如何破解盈利困局

这个是令我头疼很久的问题,也一直在寻找答案和出路。因为不是说教,更多是内部交流。

1、成本结构的改变

P2P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控制成本是国内P2P企业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成本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财资金成本,人员销售成本和坏账引发的成本。理财资金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线上操作的方式实现,线下越多,成本越高。人员销售成本降低的方式主要是公司成本结构的调整,由销售成本的投入转向市场成本的投入,重市场、重品牌,而不是重销售。最后是坏账引发的成本,这就需要P2P做好风控。人力密集型成本高、稳定性差,还有就是线上操作比线下更透明。以下线的方式发展,短期内可以发展迅速。但从长期来看,线下P2P多会倒在成本结构的问题上。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坚持发展纯线上模式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是国外P2P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变形,在国内信用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绝大多数P2P网贷公司都选择了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线下人力成本大幅度增加、时间成本投入加重,无疑使本身运营成本就非常高的平台“雪上加霜”,大大拖累了平台的发展速度。

2、坚决点对点,打破刚性兑付、坚决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作为从业者,我不是从监管考虑问题。单从商业盈利角度来说,p2p平台必须坚持点对点,必须要解决期限错配和刚性兑付问题,否则,规模越大,平台越危险。在很多创业家刚刚起步时候,不觉得这个有多危险,但一定成长到一个阶段,当你要冲击100亿,1000亿规模时候,如果还是居间人、还是期限错配、还是刚性兑付,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定时炸弹。在伦敦商学院,英国p2p同行对中国p2p公司代表担心流动性风险,纷纷表示差异,他们吃惊p2p为啥还有流动性风险,除非你不是真正的p2p。面对如此尴尬,我们国内同行确实要好好反思,为什么我们总是担心流动性问题却又在不断加剧流动性问题。

刚性兑付是平台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打破P2P“刚性兑付”是一个长期实现的过程。就国内大环境来说,P2P平台不兜底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或者说现在的信用环境和老百姓的意识中,不兜底是很难被接受的。另外,由于没有点对点,很多借贷双方无法界定违约损失多少,造成还是被迫刚性兑付。但是从逻辑上来讲,如果P2P只作为信息中介对接借款人和出资人,借贷双方完全是自愿的行为,参与了这样一个民间借贷的行为,就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平台本就不应该承担任何形式的风险。国内P2P平台具有中国特色的兜底、高息,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将P2P视为一种存款,而不是出借,从而导致这类人群不理智的去追寻更高收益的平台,而平台为了争取更多的投资人,不断提高收益率,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也助长了客户的不理性行为,我认为这种恶性循环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破的地步。

从长远来看,打破“刚性兑付”P2P平台也需要规范的自身行为,确保借款人与借款项目的真实存在,项目的还款源与抵质押物真实有效,充分披露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在投资人能够有效衡量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的前提下,投资人才有可能实现风险自担。由于目前P2P平台兜底的普遍性,使得投资人关注的风险更多地来源于平台而非借款人和借款项目,“刚性兑付”成为束缚中国P2P行业发展的魔咒。在这里我也希望投资者能够清醒冷静地看待P2P,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风险。P2P要想长久健康发展,要想真正盈利,必须打破刚性兑付。

3、发展模式的创新引入渠道,不要重模式

从寻找一个信贷客户,到最后的收款完成,整个链条非常长。而且小微金融数量庞大、需求速度快,并非一个平台所能服务,必须要整合资源形成一种生态环境。我们玖富做了一些布局,尝试建立小微金融生态链,在贷前部分有当地的渠道合作伙伴,有互联网行业客户提供客户资源。在贷中部分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征信机构。在贷后部分除了自己的团队还有当地的催收伙伴、合作的律师、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理财端也是一样,除了自己的平台,还有如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等自建的销售渠道。做好P2P考验的并不止是一家公司的能力,而是它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玖富有180个城市向阳花合作伙伴,每一家都像是一个小的P2P公司,他们都在玖富的小微金融生态链上进行展业,还有龙头企业、垂直门户、电信运营商。这个聚集的力量是非常庞大的。只有有一个健全的生态链,P2P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重模式的发展,会造成自己互联网的特性下滑。

4、以数据驱动,建立p2p技术内核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里面有8亿人,3亿人有信贷记录,5亿人是空白。现在的银行、小贷公司、P2P做的都是3亿有信贷记录的市场,而未来应该是开发出另外5亿蓝海市场者的天下。如何对这5亿人进行信用评估?一定是数据驱动,无论是社交数据还是互联网大数据。不能依靠传统的信贷政策进行评估来做P2P,主要是因为传统信贷政策评估效率慢,客群受制约,对产品创新也有影响。

中国互联网金融真正要开始发力、要借鉴LC的成功经验,在数据的驱动上是必须要攻关的一个功课,要建立真正地以数据为驱动的风险审批的政策,才有可能发挥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速度,否则中国的P2P大部分都还以高成本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成本结构很难维持到盈利。

5、建立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

当前,国内p2p多数还是在复制模仿为主,创新太少,注重销售比注重产品多,注重金融比注重技术多,注重交易比注重流量多。当P2P公司开始发展壮大之后,运营的重要性将开始超过销售。运营是一套体系,它包括了放款的及时性、债权匹配的准确性、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对市场的反应效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当平台壮大之后,保持整个体系的稳定运行是首要任务。近些年80、90后新生代迅速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长大的这两代人已经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并没有被纳入到征信系统或没有被记录的信贷记录,他们的互联网生活痕迹明显却未得到开发。创新,是因为客群正在发生变化,找到新客群,拿出非同质化的产品,或在某个细分市场找到切入点,是P2P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结束语

网贷平台的高速发展和高风险客观并存,国内平台的运营模式中信贷风险的增加、道德风险的积聚和线下开拓成本的加大,导致众多平台濒临破产。当前,P2P平台“去平台担保”、回归信息中介定位的呼声日益高涨。不过,网贷平台回归纯信息中介的发展仍受到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以及平台大数据积淀不足的掣肘。

P2P网贷平台,其本质是普惠金融,从意义上说是为了帮助一些无法通过银行或线下贷款渠道获得借款的个人、企业、项目通过互联网渠道募集资金,以维持或推动项目的正常运作,解决个人、企业的资金紧缺困难。因此,P2P网贷平台从成立之初便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目前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监管规则和制度尚未落地,导致很多纯诈骗性质的平台公司顺利进入了市场,不当宣传欺骗投资者,平台倒闭和老板跑路现象的频发,影响了投资者对行业的看法,也影响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因此,对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快出台监管细则,这样才能促进国内P2P行业的健康发展。

LendingClub已经成功上市,作为全球P2P行业标杆,从2006年成立至今,8年来只坚持做个贷和中小企业贷两个产品。在征信体系发达的美国,LendingClub尚且注重小额分散的做法也带给我们国内从业者带来了诸多启发和思考。我们离国际先进同行还有很大功课需要做,不去羡慕别人,真正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没有经过经济周期检验,中国P2P短时间增长都还是假象繁荣,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未来中国P2P是要接受风控的挑战、运营效率的挑战、客户基数与结构的挑战,这些挑战目前还未真正到来。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同行们,我们仍需要努力!(作者:孙雷)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科技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4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2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